<
>

用上 OPPO Find X 之后,我的审美终于不用被 iPhone X 带跑偏了

2018-07-18 11:47:2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王振洲

一直以来,OPPO 手机的系统部分都不是大家谈论的核心。毕竟抛开那些借鉴的部分,“UI 不好看”是很多互联网用户都会吐槽 OPPO 的一点,这大概和原来雷同度较高的视觉体验有关系。

用上 OPPO Find X 之后,我的审美终于不用被 iPhone X 带跑偏了

为了和 Find X 的品质感相匹配,这次的新版 Color OS 5.1 不仅大面积重绘了自带应用的 icon 设计,而且还对系统做了以下几点改进:

更为年轻化的色彩搭配和撞色设计,这点在默认壁纸上便有所体现

采用了名为“X-Type”的新字体,最明显的就是时钟部件上的数字

Lamé Curve 圆角图标轮廓,即所谓的超椭圆(Siperellipse),它们比 iOS 的图标更顺滑一些

新的过度动效

用上 OPPO Find X 之后,我的审美终于不用被 iPhone X 带跑偏了

可以看到,OPPO 在考虑到原有目标用户群的同时,也在壁纸、UI 控件等诸多视觉部分朝着更简洁大气的方向做改进,现在 Find X 的默认界面风格显然也更能讨好一部分互联网用户群。虽然部分细节仍有过于花哨的嫌疑,但整体看下来,起码不会和以前一样,让我上手就产生换一套原生界面的冲动。

在交互方案上,和目前大部分全面屏手机一样,Find X 既保留了 2 套虚拟按键的设计,也可以选择 4 套上滑手势交互,这其中有传统的三大金刚键映射,也有类似 iPhone X 一样“中间上滑返回主屏、上滑停顿呼出多任务”的搭配,而返回上一层则交给左右两侧的区域。

用上 OPPO Find X 之后,我的审美终于不用被 iPhone X 带跑偏了

但让我印象最深的是 Find X 在上滑返回主屏的动效上,的确是跟着 iPhone X 学得有模有样。之前我体验的部分全面屏产品,仅仅只是学了个手势交互,但上滑返回主屏的动效仍延续了之前整体淡出的形式,但在 Find X 上,App 的返回缩放效果却和 iOS 十分相似,而且由于配置的提升,类似的动效流畅度也要比以往的 R 系列更好一些。

至于性能方面就没有太多可说的了,和大部分搭载了骁龙 845 和 8GB 运存的旗舰机一样,Find X 可以稳定保持在目前 Android 阵营第一梯队的位置,所以基本也不会出现游戏卡顿和掉帧的情况。如果硬要说在软件体验上有什么不足的话,没法用 NFC 刷地铁公交应该算是一个遗憾吧。

基于 3D 结构光的人脸解锁是一个“用过了就回不去”的功能

OPPO 曾在 Find X 的预热海报中提及过一句话:“科技应该只在需要时才被感知”,这点在本次的升降式摄像头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个摄像头只有在解锁、自拍等功能下才会升起,除此之外的时间里一律隐藏在机身内部。

这就和相册自动分类检索、智能语音助手乃至一些更底层的 AI 服务等,它们潜藏在手机内部,并只有在你需要它的时候才会显露出来。

用上 OPPO Find X 之后,我的审美终于不用被 iPhone X 带跑偏了

从参数来看,本次 Find X 的摄像头和之前 R15 的类似,后置都是 2000 万+1600 万像素 IMX519 的双摄组合,支持 OIS 光学防抖,但光圈会稍小一些;而前置则是 2500 万像素的 IMX576 感光元件,基本也延续了 OPPO 手机一贯的自拍优势,而且你还可以创建只属于自己的 Omoji 头像表情。

但这次 OPPO 对 Find X 的宣传已经不再停留在“拍人更美”上了,更有价值的是 3D 结构光的加入,这才是本次 Find X 摄像头模块最核心的部分。毕竟我们每天使用频率最高的功能其实是解锁手机,而结构光方案下的人脸识别也是重点改进了这部分的体验。

用上 OPPO Find X 之后,我的审美终于不用被 iPhone X 带跑偏了

按照 OPPO 的交互逻辑,Find X 的解锁分为两步,按下侧面锁屏键是点亮锁屏,然后还要再点击一次屏幕中的小锁头图标,机身的摄像头模块才会升起进行识别,再进入主屏;但我的建议是直接设置为亮屏立即升起摄像头,然后识别进入主屏,这样就可以省去锁屏界面这一步骤了。

使用过 iPhone X 的朋友应该都体验过基于 3D 结构光的人脸识别解锁,而 Find X 也继承了这种极为自然且高效的体验。大部分情况下你只要在亮屏的瞬间扫一眼屏幕,或者是在手机平躺时伸个头过去,就能立即进入主屏,整个流程习惯后会产生一种非常安定的心情,这也是现在 Find X 能明显区别于其它 Android 手机的体验部分,况且 OPPO 还打通了和支付宝的人脸支付。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