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iPhone为何能逃过一劫?
2018-07-15 16:18:2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王振洲

虽然最新的2000亿美元征税清单中没有iPhone,但特朗普曾表示,如果中国继续报复,美国最终可能对超过5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大概相当于去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总额。届时,苹果产品势必难以幸免。
此外,分析人士表示,中国也可能用非经济手段打击美国企业。牛津经济研究院亚洲分析员高路易(Louis Kuijs)向法新社表示,苹果手机等产品在中国都是畅销商品,一旦蔓延,中国当局会想方设法对这些美国商品设置障碍。
加大卫生健康、安全以及税务等检查力度,延误美国商品进关,抵制美国货,这些都是可能的报复手段。
比如,去年因“萨德”得罪中国而推出的限韩令,这一举措很有效,甚至曾经让其汽车品牌销售量一个月内下降了一半。
《纽约时报》引述一些与苹果公司关系密切的人称,苹果担心中国会以妨碍业务发展的方式进行报复。但也有分析人士持不同意见,认为苹果产品在中国组装,僱佣了几十万工人,如果处理不慎,可能影响就业和社会稳定,这两点恰恰是中国政府十分看重的。

中国富士康工厂的iPhone生产线
美国跨国公司的窘境
苹果的难题,是处在中美之间的美国跨国企业所要共同面对的。
一方面,面对中国的庞大市场和“世界工厂”的地位,跨国企业十分看重自己在华的利益;另一方面,希望借由改变中国长期以来对外资的限制措施。
《华尔街日报》周日引述一封联名信称,苹果、谷歌、IBM、耐克、沃尔玛等公司所在的贸易协会联合呼吁特朗普政府暂停对中国产品征收关税的计划。其中提到,实施严厉的关税政策将引来报复,重创美国出口业,从而对美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美国政府不应对中国采取关税或其他措施,以损害美国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利益。

美国白宫
与此同时,中国美国商会则在一项针对900个在华经营企业的调查显示,超过半数认为中国的保护主义是它们最为担心的挑战之一,主要针对中国的市场准入限制性措施,认为这违背了其开放市场的承诺。
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也曾表示,在华德国企业仍面临重重市场障碍、须成立合资公司并把技术转移给中国合作伙伴等,这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
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教授朴之水表示,对于中国而言,建立外企公平的竞争环境对中国更重要,符合中国利益,也是中国改革最应着力的地方。
暂时禁止评论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