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抓了个跳槽小鹏的商业间谍,小鹏汽车:不知道窃密的事
2018-07-14 03:39:18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王丽
2017 年12月22日,百度突然以“侵犯商业秘密”为由,将其前高级副总裁、自动驾驶事业部首任总经理王劲及其离职百度前就透露的无人驾驶创业项目“景驰科技”告上法庭,并索赔5000万元。王劲离职前签下的承诺函,其中的关键是王劲声称丢失办公笔记本电脑和打印机。目前网络打印机带有缓存,打印的文件会缓存在内存中,可通过导出打印机中缓存的数据获得商业秘密。通过电脑和打印机打出相关数据、资料,并让打印机、电脑一并“丢失”,也是一种窃取资料不留痕迹的方式。
这件事的结果是王劲从景驰离职,但声明自己离开不是因为百度,并且百度的指控内容严重失实。
为什么自动驾驶领域这么容易出商业间谍?这其实要从自动驾驶研发这件事上说起。
简单来说,研发自动驾驶,就是一个教无人车成为人类老司机的过程,无人车通过传感器感知周围环境,车载电脑对周围环境数据进行处理,做出驾驶决策并且控制车辆行进,就是一个完整的自动驾驶过程。这其中有几个技术难点:
首先是传感器怎么选,怎么排布,这会直接影响到无人车对周围环境感知的方法以及收集来的周围环境数据量,这些数据是要交给车载电脑运算的,数据量越大,运算过程越复杂,车载电脑的处理压力越大,所以在保证感知能力的前提下尽量优化传感器的组合,提升效率是非常难的一件事。
另外一个最大的难点在自动驾驶的决策部分。当传感器收集来环境数据后,车载电脑要对数据进行处理,画出可行进路线,并且这个路线要随着车的行进实时更新。这个对数据量的处理要求非常大,也是不同自动驾驶公司之间差别最大的地方。自动驾驶的核心算法就为了决策这个部分。
但无论是提升传感器效率,还是让车载电脑的决策算法变得更加聪明,这都需要大量数据的调校,在人工智能技术下,不同的数据输入会带来完全不一样的输出结果,这就是自动驾驶公司之间技术差距的核心所在。
当一个技术人员已经在一家公司培养出一套成熟的自动驾驶算法,跳槽离职几乎意味着要完全重启炉灶,想必这也就是有不少人愿意铤而走险带着之前自己研究成果的原因。
苹果自动驾驶是不是也快黄了?
在张晓朗这个案件里,还有另外一些关于苹果的信息值得关注一下。
根据苹果的安全协议,要访问像Project Titan这样的敏感项目,员工必须登录到苹果的虚拟专用网中,并必须获得“披露”(disclosure)等级权限,这种状态只能在另一名已经访问该项目的员工保证下才能授予,而专门的管理员会检查所有请求。大约有 5000 名苹果员工可以获取苹果无人驾驶项目的数据,而张晓朗所获取的数据库仅有 2700 名“核心员工”有访问权限。
Project Titan 项目这些年可以说发展的非常坎坷,最早的传言是苹果招募了汽车行业负责研发以及生产环节的大量工程师和公司高管,比如从动力工程师到电池专家,这个汽车研发团队共有800名成员。
但后来又有报道称苹果高管 Bob Mansfield 被任命为苹果汽车项目的负责人,苹果重新评估了这个项目的价值,并且大幅裁员。
但从调查来看,苹果自动驾驶团队最少也有 3000 人的规模,可以说是相当庞大的。目前,苹果公司在美国加州已经拥有自动驾驶测试车共55辆,仅次于通用汽车收购的Cruise Automation。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