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入夏以来,vivo、OPPO 和小米相继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因为 OV 带来了各自的“正名之作”,而小米则在创立八年后终于迎来 IPO。
相比之下,华为消费者业务在这个夏天显得不那么具有“关注度”,甚至还要靠余承东口中的“很吓人”来为自家 GPU Turbo 新技术的发布造势。
其实,华为消费者终端这个夏天也很忙,但忙的不是旗舰新机发布(注:P20 系列旗舰已于 4 月早早推出),也不是融资上市议题,而是忙着补足华为消费者业务在软件生态体系建设上的短板。
6 月 6 日,华为正式发布 GPU Turbo 技术,及其首款搭载机型荣耀 Play。官方表示,GPU Turbo 技术可以让手机性能提升 60%,同时能耗降低 30%。

据介绍,GPU Turbo 是软硬件协同的图形处理加速技术,其对系统底层图形处理框架进行了重构,提高了 GPU 图形运算的整体效率,从而使游戏性能和画质表现得到提升。
6 月 13 日,华为公布旧有机型的 GPU Turbo 升级时间表。6 月底至今,华为 Mate 10、荣耀 V10,华为 P20 系列、Mate RS 保时捷设计等机型已经先后加入 GPU Turbo 大家庭;而更多老设备也将在之后逐一迎来升级,包括华为/荣耀品牌的中低端机型。

一个有趣的细节是,除了为 Mate 10 系列这样的老款旗舰提供长期的软件服务更新升级,华为也给老款的荣耀机型和平板设备提供了升级路线图。
华为 Mate 10 软件服务更新升级路线图如下:
今年 3 月:人脸解锁,5 月:手持超级夜景,6 月:GPU Turbo、云电脑,7 月中旬:EMUI 8.1、960fps 超级慢动作、AI 摄影大师;
华为平板 M5 系列升级路线图如下:
今年 4 月:人脸唤醒、HUAWEI Share、云电脑(注:仅 M5 10.8 英寸 & M5 Pro 适用),5 月:三指截屏,7 月,GPU Turbo。
显然,在硬件产品定型后,华为依然希望通过后续的软件更新、服务升级将一些“新新功能”带到旧有硬件上,今年以来包括 GPU Turbo、AIS 手持超级夜景、云电脑等在内的新技术和新应用已经(或正要)登陆更多老设备。而这多少也体现出,华为消费者终端相比以往更加重视硬件产品的软件生态体系建设。
然而,华为终端这一“由硬到软”的新征程注定不可能一路坦途。
最近,华为部分机型用户反映在玩《绝地求生:刺激战场》时出现了马赛克和闪屏的问题。好在,腾讯游戏很快发布 公告:经过我们和华为的紧密合作适配,近期已经完成对应的适配工作。华为官方已经推送相关手机的最新补丁包,用户直接升级即可。
至于问题产生的原因,腾讯游戏表示,华为在之前推出了 GPU Turbo 新技术、并升级了新 ROM,同时针对四款机型荣耀 V10、荣耀 Play、华为 Mate 10 和华为 P20 的用户进行了小范围测试,从而导致出现了适配的 bug。
虽然这场风波很快就得到平息,但华为作为中国最大手机厂商、腾讯作为中国最大应用(游戏)厂商,其在设备新技术和应用适配性上的“默契度”依然有待提高。单就华为而言,如何在让更多游戏或应用玩上新技术的同时,也能让这些游戏或应用带来稳定、可靠的用户体验,这是一个需要去系统思考和逐渐解决的重要课题。当然,华为已经意识到这方面的重要性,并开始展开行动。
近期,华为消费者终端举办了 DigiX 2018 全球合作伙伴及开发者大会,这也是其举办的首届 DigiX 大会。

在这场主题为“开放 & 创新”、同时主要面向合作伙伴及开发者群体的千人大会上,华为终端正式发布基于“芯-端-云”开放平台的全场景生态战略,宣布全面推行耀星计划,设立 DigiX 创新工作室,推出全新智能家居品牌“华为智选”。
全场景生态战略:在全场景终端(以手机作为主入口,平板、PC、穿戴、电视、音箱、车机等作为辅入口,照明、安防、影音、监控等作为泛 IoT 硬件)的基础上,“芯-端-云”开放平台协同作战,致力于打造全新的交互入口。
耀星计划:围绕 AI、AR/VR、IoT、服务直达等领域,面向全球超过 45 万开发者提供人才培养、开发支持、创新支持、营销资源辅助、云基础设施资源优惠等举措,多维度激励和扶持开发者,支持创新应用的落地。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