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苹果3D摄像头的方案 让安卓器件供应商奥比迎来曙光

2018-07-13 04:29:4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冬梅

  2015年7月,奥比中光第一代芯片成功流片,年底3D摄像头模组实现量产,公司在当年开始有几百万元收入进账。2016年随着大规模量产并在电视、机器人等领域应用,该年收入达到七八千万元,实现了盈利。如果不是乐视、保千里两家客户在2017年出现变故,这一年的营收预计能达到3亿元。

  投资人们也一直在关注着奥比。2017年初加入松禾资本后,担任董事总经理的冯华通过层层关系找到黄源浩和陈彬,表达想要投资的意愿,但奥比当时并没有资金需求,二人婉拒。

  冯华想要投奥比的逻辑很简单,在行业需求的大势下,他像陈彬一样看中了黄源浩“科学家+企业家”的特质,他在投委会开玩笑说,“又是潮汕老板又是科学家的,全中国都没几个。”D轮融资时,松禾资本也成功入局。

  陈彬也在选择着投资机构,他更为关注投资者所能带来的资源。等到2017年11月蚂蚁金服找了过来,陈彬马上意识到其中的战略意义,为此他关

  在陈彬看来,蚂蚁金服在线下布局刷脸支付,安全性远超2D摄像头的3D摄像头就成为必需品,阿里巴巴布局的无人零售等业务也将为奥比中光带来机会。而据黄源浩透露,蚂蚁金服可能会给奥比线下刷脸支付机50%以上的市场份额。奥比决定给蚂蚁金服一个“战略价格”,使其成为重要股东。

  蚂蚁金服带来的1亿多美元使奥比中光不再担心经营缺钱,但黄源浩的目标不止如此,他想要通过新一轮融资,向上布局供应链相关企业,向下则在智能安防、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等行业和产品中选择一两家投资,使奥比中光成为提供机器视觉的基础平台。

  变数

  对于奥比中光而言,手机3D摄像头还只是一个刚刚开始的赛跑。

  2017年11月,华为发布了与舜宇光学合作的“点云深度摄像头”,不过它并不是一个嵌入手机的摄像头模组,而是一个外置的手机配件,也没有给出上市日期。到了今年3月22日,有消息显示华为已经完成了3D摄像头的设计,正在积极寻找供应链制造商,预期在下半年华为的旗舰机型上将会搭载这款摄像头。

  小米选择了与以色列公司MantisVision合作,5月31日发布的小米8透明探索版上,就使用了这家公司的3D结构光摄像头模组。但有分析称,小米8透明探索版同时采用的屏下指纹模组和3D摄像头模组,价格都在几十美元以上,因此整机售价也比普通版高出不少,量产规模可能并不大。

  vivo同样不愿错过这场技术迭代,它选择与松下合作,另辟蹊径地采用了ToF技术路线。多家媒体6月19日的消息显示,vivo这项名为ToF 3D的技术将会在6月底的世界移动大会上亮相,并有可能在下半年商用。

  这些大厂都是奥比中光想要争取的对象。黄源浩为此做了一个规划:“2019年上半年争取到与小米、vivo的合作,2019年下半年把华为、三星也争取拿下。到时候努力超过苹果的3D结构光效果,这样就可以跟苹果谈,到2020年时把苹果也争取到。”

  但这条路上充满着风险与竞争。国内为数众多的参与者同样在摩拳擦掌,在结构光、ToF、双目立体成像三个技术路线上都有属于自己的玩家,其中不乏舜宇光学、汇顶科技等等重量级选手。

  此前云从科技研究院副院长周翔曾测评了十几家公司的产品,他表示奥比在结构光上确实存在至少5个月的领先。测评后云从科技也选择了结构光作为重点研发方向,并在今年2月推出“3D结构光人脸识别技术”。

  但依然有些困惑萦绕在周翔心里,他对3D结构光未来前景有一点怀疑。近距离上3D结构光比ToF的效果要好,而一旦距离达到三四米,3D结构光的效果就会出现快速衰减。因此它很适合手机人脸解锁,但是在AR等场景,乃至安防摄像头、门禁等应用,ToF可能更占优势。“未来我个人认为ToF可能比3D结构光应用场景更大。ToF发展的速度更快一点,突破的瓶颈要比结构光更小一点,精度也会慢慢赶上。”周翔说。

  随着vivo的ToF 3D方案临近推出,ToF镜头优于结构光的声音也渐渐起来。结构光与ToF之争才刚刚开始,奥比中光必须要为可能存在的技术路线转变做好准备。

  据陈彬透露,奥比中光在ToF上也进行着技术积累,未来将会用到自动驾驶的机器视觉上,这被黄源浩认为是“一定要做的业务”。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