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华为云的“普惠 AI 理想国”

2018-07-10 22:09:3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冬梅

2012年(也就是世界末日那一年),华为突然成立了一个神秘的实验室——2012实验室。没错,这个实验室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用各种姿势研究人工智能。在那个时候,人工智能还不被大众了解,甚至被妖魔化。然而,当时任正非的态度很明确:“我也担心人工智能对人的价值观产生破坏。但是我们挡不住人类社会前进的步伐。”

“2012实验室”下属的前沿人工智能实验室名字就叫“诺亚方舟”,更昭示了一种“救生艇”的意味。

2)直接“干实事”

那时候,华为的人工智能,主要用于解决自身的实际问题。当时华为业务大面积拓展,人手突然不够用。特别是技术流的“老湿傅”不够用了。于是,AI “临危受命”,被用来解决火烧眉毛的问题。

我给你举几个例子:

环境健康安全:华为的很多业务都需要进工地施工。在施工之前,要有专人检测工人“反光背心身上穿,安全帽儿带规范”。这种本来靠人的检查后来被人工智能给替代掉了。摄像头自动分析你的装束,合格就放行,不合格绝不通融。

供应物流:华为的日常业务,需要运输很多设备到海外。这时候,就有一个世纪难题:集装箱怎么装才能塞进最多的货物?这就像小时候,你从盒子里拿出积木的时候,他们排列整齐,当你放回去的时候,却总是多出来几块,盖不上盖子。在集装箱里,华为就用人工智能排兵布阵,几秒钟就制定货物摆放的最佳方案。

基站规划:华为的王牌业务,是建设通信基站。每个区域的基站建设,都需要一个高级工程师对线路的走位、基站的位置进行科学规划。这是非常考验经验的,一个一年经验的工程师,设计出来的效果可能比五年经验的工程师差很多。眼看老湿傅不够用了,华为就把他们的经验值传给 AI,然后让 AI 辅助年轻的工程师做规划。

华为云的“普惠 AI 理想国”

这张图显示了 AI 的规划能力

一秒告诉你最短路径

2012年,距离后来 AI 围棋大师“阿法狗”出山还有四年时间,华为就已经开始用人工智能低调地解决业务难题了。从时间上看,他们算得上是人工智能界的“老炮儿”了。

3)帮其他小朋友“补课”

小时候,老师都会安排班上学习好的同学帮助别人补习功课。华为比小朋友更自觉,既然自己的人工智能已经相对成熟了,那下一步就是帮助其他企业一起进步了。

你可能了解,华为的行事方式就是:不看准不出手,一旦出手就不松手。2017年,华为终于觉得时机成熟了,于是整合成立云事业部。他们雪藏多年的人工智能技术“存货”通过华为企业智能 EI(Enterprise Intelligence)开始对外服务,

这才有了开头“图片社怒怼盗图君”之类的故事。

三、“吃素”的华为云 & AI 平民化的漫漫长路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越来越想弄明白:华为在“AI 平民化”的过程中,到底想承担什么角色呢?

几大巨头里,华为云应该是最晚对外开放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公司(2017年成立“云事业部”)。

,但有两点让它不能被忽视:

1、华为的体量巨大:它的营收等于 BAT 三家的总和;

2、华为的基因特别:同样做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但 BAT 是从互联网切入,而华为是从硬件和实体经济切入。在“AI 平民化”的浪潮里,AI 被更多地用于实体经济,所以实际上是 BAT 正在强行并入 H 的优势赛道。

竞争对手的评价,可能最说明问题。前两天我和国内公有云 No.1 的阿里的同学吃饭,私下提到腾讯云,他们谈笑风生;但是提到华为云,他们全都竖起拇指:“华为云是值得尊敬的对手”。

很多人说华为有“狼性”文化。但在我心里,华为其实是“吃素”的。

首先,华为不上市,不觊觎资本加持,更专注于民族技术本身。

其次,华为有著名的三不:不做应用,不碰隐私,不投股权。把自己的边界划得非常明晰。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