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再秀「黑科技」,vivo 为何要用 TOF 3D 超感应技术取代 3D 结构光

2018-07-05 14:17:46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王丽

再秀「黑科技」,vivo 为何要用 TOF 3D 超感应技术取代 3D 结构光?

2018-07-04 11:16 来源:极客公园 技术 /黑科技

原标题:再秀「黑科技」,vivo 为何要用 TOF 3D 超感应技术取代 3D 结构光?

是的,vivo 又又又来秀「黑科技」了。


进入 2018 年之后,vivo 的「秀肌肉」之路有些一发而不可收。在不到六个月的时间里,vivo 先后展示并量产了包括屏幕指纹、升降式摄像头、屏幕发声、SIP 封装音频模块等多个堪称「黑科技」的技术。

6 月 27 日,在上海举办的 MWCS 上,vivo 又展示了另外一个领先行业的「武器」——TOF 3D 超感应技术。

什么是 TOF 3D 超感应技术?

TOF 的英文是 Time of Flight,直接翻译过来就是「飞行时间」,它的原理是适应特殊的发射器发出经调制的近红外光,红外光线遇到人或物体后反射后再折回到接收器上,通过测算这个过程所需的时间差,来形成立体视觉。

再秀「黑科技」,vivo 为何要用 TOF 3D 超感应技术取代 3D 结构光

在 vivo 展示的 TOF 3D 超感应技术中,包含了 30 万个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测距的有效深度信息点,将这些数据组合在一起,理论上就可以获得被拍摄对象精准的深度信息,从而为高精度的 3D 人脸识别提供了数据基础。

大家知道,TOF 3D 超感应技术并不是第一个应用在智能手机上的 3D 人脸识别技术,去年 11 月上市的 iPhone X 搭载的 Face ID 同样是 3D 人脸识别,不过背后的技术是 3D 结构光。

再秀「黑科技」,vivo 为何要用 TOF 3D 超感应技术取代 3D 结构光

3D 结构光的原理是使用点阵投影器向被测物体发射结构光点,光点形成的阵列打到人脸后经反射回到红外镜头,通过分析光信号的变化,可以获得高精度的 3D 点云数据。

再秀「黑科技」,vivo 为何要用 TOF 3D 超感应技术取代 3D 结构光

图片来自 iFixit

根据苹果的数据,iPhone X 的 3D 结构光可以实现百万分之一的安全级别,这个数字不仅让目前安卓手机上常见的基于前置 RGB 镜头和 AI 算法的 2D 人脸识别望尘莫及,也要远远高于传统指纹识别五万分之一的安全级别。

有了这样的安全保障,苹果也就理所应当地用 Face ID 彻底取代了 Touch ID,不仅用于解锁手机,也用在了对安全要求更高的支付上。

问题来了,既然行业老大苹果已经开了 3D 结构光这个头,并且 Face ID 的速度、安全性表现都已经很出色了,vivo 为什么还要做 TOF 3D 超感应技术?

TOF 3D 超感应技术相比 3D 结构光的 3 个优势

发布会上,vivo 主要强调了 3 点 TOF 3D 超感应技术相比 3D 结构光的优势。

第一是有效深度信息多。

我们上面提到了,vivo TOF 3D 超感应技术包含了30 万个可以进行测距的有效深度信息点,而采用DOE 衍射的iPhone X 只有3 万个,而且这已经是目前DOE 衍射能做到的最高数量了。理论上讲,有效深度信息点更多的TOF 3D 超感应技术可以实现比3D 结构光更图像品质和细节

再秀「黑科技」,vivo 为何要用 TOF 3D 超感应技术取代 3D 结构光

也正是因为安全性的大幅提升,vivo 宣布已经和微信展开了深度技术合作,目前 TOF 3D 超感应技术已成功支持微信人脸识别支付,并将于 2018 年下半年投入商用,这意味着 TOF 3D 超感应技术的安全级别已经达到了支付的标准。毕竟在支付安全这件事上,无论是 vivo 还是微信,都不敢马虎。

第二是工作距离远。

再秀「黑科技」,vivo 为何要用 TOF 3D 超感应技术取代 3D 结构光

由于结构光本身的限制,目前最长的工作距离只能到 1 米左右,而 vivo 展示的 TOF 3D 超感应技术可以做到至少3 米的测量距离。对于人脸解锁来说,1 米和 3 米不会对体验上造成什么区别,不过更远的工作距离意味着 TOF 3D 超感应技术可以应用在更多的场景中。

根据 vivo 官方的介绍,TOF 3D 超感应技术将率先应用于人脸解锁/支付,3D拍照(人体/人脸美颜),3D建模,3D 具象化体验(如3D屏幕)四个大领域。

再秀「黑科技」,vivo 为何要用 TOF 3D 超感应技术取代 3D 结构光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