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管早在数年前就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但并不妨碍“华为搬迁到东莞”的消息,再次成为这两天最重要的产经新闻之一。
针对由来已久的华为将撤离深圳(楼盘)的消息,华为总裁任正非此前曾明确表示华为总部基地永远在深圳,从未想过要外迁。这次搬到松山湖的据说也只是研发团队,并不涉及总部机构。
另外有分析人士指出,若仅从距离看,华为将部分部门搬到东莞,若在其它城市可能只是从中心城区搬到远郊。比如,在上海(楼盘)的话,可能是从浦东搬到青浦,在成都的话,则相当于从郫县搬到天府新区。
但一个事实不容否认,华为的这次行动,确实是迫于深圳的高房价与发展空间受限,而将部分业务搬到了成本更低的二线城市东莞。这对当前如火如荼的一二线城市间的竞争而言,不无启示。
1.产业转移向高阶迈进,二线城市迎新机遇
过去说产业转移,一般是指劳动密集型乃至高污染型传统产业,由沿海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劳动力资源更充足、环境保护更宽松的地区转移。
但华为向深圳的搬迁,则证明,即便是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企业,也正在出现转移趋势。事实上,这种趋势,其实早就出现。
如据21世纪经济报道,目前在武汉(楼盘)设立研发中心的科技企业,有华为、腾讯、联想等。此外,近两年盛大、新浪、京东、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企业,也纷纷在成都设立分公司或重要产品研发中心。著名的例子是,王者荣耀就诞生于腾讯成都团队。
华为由深圳向东莞转移,由于距离实在太近,相关信号或不是太明显。但是,随着未来国家整体迈入工业化后期,社会的流动性下降,企业与人才的流动趋势必将迎来新的拐点。
过去很多年,人才是奔着钱和企业去的。改革开放以来,包含深圳在内的东部沿海城市的崛起,与此有很大关系。但未来,一些起步并壮大于一线城市的大企业由于成本考量,会主动向那些土地、房价成本更低,又拥有相对人才优势的二线城市转移,而不再是如过去单纯由人才去追逐企业。
就这个角度而言,这几年二线城市的抢人攻势,并非偶然,也算找准了发展的脉搏。这轮机遇,必须抓住。
2.二线城市“产业空心化”不是耸人听闻
作为深圳GDP第一贡献企业的华为将部分业务搬到东莞,令不少人担心深圳的第二产业是不是要“凉”了。
情况到底如何,我们看看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与四个直辖市在2017年的三产占比情况:
城市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哈尔滨
10.8
28.7
60.5
长春
4.8
48.6
46.6
沈阳
4.6
38.5
56.9
大连
6.4
41.5
52.1
青岛
3.4
41.2
55.4
杭州
2.5
34.9
62.6
宁波
3.2
51.8
45.0
南京
2.3
38.0
59.7
厦门
0.5
41.7
57.8
深圳
0.1
41.3
58.6
广州
1.09
27.97
70.94
武汉
3.3
43.9
52.8
济南
4.4
35.7
59.9
西安
3.8
34.7
61.5
成都
3.6
43.2
53.2
重庆
6.9
44.1
49
天津
1.2
40.8
58.0
北京
0.4
19.0
80.6
上海
0.3
30.7
69.0
制图:西部君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