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期货体系不断成熟
2018-07-04 04:44:0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秋军
苹果期货上市以来,它在现货产业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记者在采访中,一些苹果产业人士细数了苹果期货上市后给产业带来的积极变化。
苹果期货交割标准符合国标
自2017年12月22日鲜苹果期货在郑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郑商所”)上市以来,苹果期货交割标准一直是市场关注焦点。苹果期货交割标准究竟如何,近日,记者采访了郑商所相关负责人。
据了解,苹果期货的交割标准是符合《苹果国标》一等及以上等级质量指标且果径≥80毫米的红富士苹果;80毫米>果径≥75毫米,其他指标基准品一样的,可以替代交割,贴水2000元/吨。这个《苹果国标》标准究竟是高还是低,郑商所相关负责人认为,看待这个问题有几个不同的角度。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这个标准是不陌生的。消费者在超市或者农贸市场选购苹果的时候,通常会进行挑选,从表面上看没有虫害、没有破损、没有汁液流出,这些基本上就是感官检验的指标。国标中的果实硬度要求可以理解为苹果的新鲜程度,刚下树的苹果硬度最高,随着时间的推移硬度逐渐降低;可溶性固态物是糖度,这个数值越大,苹果吃起来就越甜,口感就很好。容许度对超市或者农贸市场来说就是不合格苹果的占比。
从苹果经销商的角度来看,这个标准也不高。果商收购苹果时,对感官指标的要求与国家标准有一定的差异。在苹果经销商的眼中,一个好的苹果不仅仅是要符合国标中这些感官指标的要求,还要求红色的深浅以及苹果的光亮程度。红的程度越深、光亮程度越高,这样的苹果在现货市场的价格才越高。在苹果贸易商眼中,抛开红度和亮度两个指标,仅仅看国标中的感官指标,这样的苹果只能说是现货市场的中等货。对于这个交割标准,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现货企业等均认为能够比较充分的反映现货市场的实际情况。
苹果期货为产区带来新活力
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陈磊在接受采访时说,苹果期货上市前,几乎没有人关注这个产业,而上市不到半年时间,一些金融机构调研和了解程度甚至超过了一些现货企业。据陕西当地果业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陕西白水、延长、延川等国家级贫困县,实地调研、洽谈合作、合资建库的投资机构络绎不绝,延长县负责果业的副县长刘玄笑称,“有时一天要接待三四拨客户,已经好几年没这么热闹了。”
在陕西、甘肃、山东等省份,国元期货、华信期货、鲁证期货等金融机构已和延川县、白水县、秦安县、栖霞市等部分县市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帮助当地企业在运用期货市场、组织交割仓库培训、培养金融人才和开展“保险+期货”业务等一系列事项开展合作,全方位、多层次地服务当地苹果产业发展。资本的关注,为当地的苹果产业发展,为乡村战略的实施注入了新的活力。
目前,我国苹果产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但生产仍以粗、散、小的经营模式为主,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碎片化是我国苹果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苹果期货的上市,为产业内龙头企业做好风险管理提供了工具,有利于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首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陕西华圣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受益者之一。华圣原来主要做出口及高端市场,由于缺乏管理风险的工具,每年只敢做2万多吨,“今年在期货上尝试做了一些,并注册了300吨仓单,心里有了谱,于是‘撸起袖子加油干’,很快公司就会把规模扩大,增加经营符合交割标准的苹果,开拓国内中端苹果市场。”公司执行总经理彭小强介绍说。
据了解,目前山东朗源、宏辉果蔬等果品上市企业也都关注或参与了苹果期货,并希望通过苹果期货的风险管理作用,帮助企业做大做强,通过整合周边苹果产业资源,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提高中国苹果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果农从苹果期货中受益
“同村果农各卖各价”、“贸易商各收各价”是当前苹果市场的贸易现状。朗源股份有限公司业务总监姜丽红表示,苹果现货市场缺乏“标准样本”,各家公司对苹果质量的评价标准评定不一,苹果质量不稳定、价格没有明确参考依据,这不仅给行业贸易带来了很多不便,也给实现稳定经营带来了挑战。而以《苹果国标》为基础设计的苹果期货交割标准,对果形、硬度、甜度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同于现货中分类的粗放性和随意性,对一批货物的整体性要求较高,为行业引入了期货的标准化样本。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