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从深圳“搬家” 为什么东莞成为首选(3)
2018-07-03 09:07:35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王振洲
川北在线核心提示:生态环境? 对于城叔来说,深圳的生态环境在众多大城市中一直是佼佼者,而东莞却被看作是个大工地,拥有无数厂房以及打工仔、打工妹,被唱衰的东莞千疮百孔。 但华为在东莞坐拥的松山湖畔,却实实在在刷新了不少人
生态环境?
对于城叔来说,深圳的生态环境在众多大城市中一直是“佼佼者”,而东莞却被看作是个“大工地”,拥有无数厂房以及打工仔、打工妹,被唱衰的东莞千疮百孔。 但华为在东莞坐拥的松山湖畔,却实实在在刷新了不少人的三观。(看下图)

(图片来源:东莞高新区网站)
据介绍,松山湖畔拥有8平方公里淡水和14平方公里生态绿地,14平方公里是什么概念,城叔大概算了算,这大约是四个纽约中央公园的面积,不用说,环境确实不错。 而在这里,华为终端总部项目完全按欧洲小镇的建筑风格建设,分为12个建筑组团,分别模仿牛津、温德米尔、卢森堡、布鲁日、弗里堡等。 大概,在当前大城市的拥挤、昂贵、环境差的各种“城市病”背后、在城市人越来越追求生活品质的大环境下,东莞松山湖的生态环境确实不失为有利的吸引力。
2
可以说,戴着“有色眼镜”看东莞的时代早已过去。 撇开华为不说,“扫黄打非”在撕掉了东莞灰色标签的同时,也让东莞的产业转型进一步提上了日程。 此前,南风窗的一篇《东莞,正在变成一座“正常城市”》,也道出了东莞近年来的变化,特别是其产业的转型升级,可以说是为其承接华为的转移提供了客观条件。 “Made in 东莞”,现在这一标签再也不是单单的劳动力价值标签。 近年来,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东莞制造业不断转型升级,一方面,有的企业抓住电子产业的风口,凭借扎实技术,提供产品支撑。另一方面,有的企业不断优化产业基因,提升自身品牌的影响力,抓住更大的机遇。 而同时,随着智能手机行业的异军突起,东莞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也有了明显效果。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东莞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56亿台,华为、OPPO、vivo手机出货量稳居全球前六。 东莞的产业转型升级,其成功之处便在于,不仅承接转移的机遇,更是在自身的创新过程中做足了功夫。 此前,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就评价:东莞的制造业产业完善,产业的门类丰富,为中小创新企业的发展提供空间。尤其是东莞这几年科技创新的速度非常快,东莞的中小企业悄然成长,发展前景可观。
3
一直以来,城市的竞争“不进则退”。当前,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东莞以其“C位”位置,在城市竞争中将再上了一个梯次。 在今年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6》中,东莞也是“40年最成功的40城”之一。 具体而言,凭借地缘优势和较低的营商成本,东莞有更多的机会承接广州、深圳、香港三个城市的产业转移。正如耶鲁大学经济学家陈志武所说,东莞挨着深圳、香港,只要它们经济继续旺盛,那么东莞特殊地位就在。 对此,东莞结合自身发展基础和优势,也强调加快推进交通一体化、产业市场化、环境国际化。而其中,交通枢纽建设更是早早提上日程。 可以说,随着珠三角交通网络的进一步完善,东莞与深、港、澳之间的联系也愈加紧密,港区四通八达的步伐也正加快。一个例子便是,从东莞到深圳,动车仅需一小时。 “一小时的上下班通勤,真的不算远。”城叔的一位深圳朋友如是说,现在,越来越多的深圳工作者,会选择住在东莞。 也可以说,东莞的交通设施建设,不仅使得“一小时通勤圈”得以成立,更是为“人才流动”打破了阻碍。 去年12月,东莞人才发展研究院发布的《珠三角人才需求与流动趋势研究报告》提到,东莞总体呈现人才流动顺差趋势,成为深圳和广州溢出人才的重要承接地。 分析称,快速发展的经济及位于广深之间的地缘优势,使得东莞吸纳了大量来自广州和深圳的人才。以2016年的数据来说,从珠三角其他8市意向流入东莞的约16.1万人才中,深圳占比最多(48%)、广州次之(占比33%)。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