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手机市场仍然被三星、苹果占据主导,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度高,OPPO无法给予一个强有力的理由,用户也很难选择OPPO,OPPO在国内的很多模式也是无法直接照搬过去使用的。
进军海外市场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让用户从固有品牌转到新品牌上,苹果三星在固化的西欧市场有十分坚固的用户基础以及国内厂商难以比拟的品牌知名度,其建立起来的竞争壁垒在短时间内依旧难以被超越。
有关数据显示,欧洲2018年第一季度手机出货量为4592万台,三星和苹果分别是第一和第二,双双超过千万。
华为紧随其后,740万的成绩位列第三,小米为240万,位列第四。三星和苹果毫无意外的包揽了前两名,二者加起来的销量达到了2540万部,而欧洲第一季度手机出货量为4592万台,这么高的占有率短时间内三星和苹果的地位难以撼动。

国内的模式根本无法套用在欧洲市场
OPPO在中国的成功采取了相对传统的一种营销模式,集中针对三四线城市,成功抢占了这一空白市场的用户群体,其中渠道商和营销商就是起到了关键性的一环。
这种模式在中国市场上已经出现很久了,一度是消费品营销的主流模式,也就是所谓的深度分销。OPPO靠它在中国成功可惜在欧洲市场,然而这种营销方式不适合欧洲用户。
从欧洲市场来说,用户选择手机品牌更为青睐技术、性能以及品牌知名度,这就是为什么三星、苹果的市场份额高;另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用户选择手机品牌更为主动,单纯的口号营销方式并不能吸引用户。
其次对于欧洲市场OPPO毕竟还是一个新品牌,不如华为小米已经跟当地经销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方式,就算采用线下渠道的宣传方式,效果肯定比不上国内的效果。
如果说让OPPO在欧洲市场本土化不不失为一种策略,但是在手机性能几乎无差异的前提下,这一方案并没有太大创新突破。
尤其现在OPPO面临手机低配高价的这一困境,如果不能靠手机性能优势吸引某一需求领域的用户,进军欧洲市场对于OPPO来说真的风险更大,与其冒风险还不如先潜下心来推中高端市场的手机。
因此,整体来说,虽然OPPO在国内的成功是很明显,这也是符合中国国情,但欧洲市场不同于东南亚市场,OPPO未来面对的困难跟挑战会更多,OPPO的欧洲行或许不会太顺。(首发钛媒体)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