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迷局:淘宝月销2万+,为何苹果却一再跳票?
2018-06-26 14:26:01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王丽
苹果的谨慎以及山寨厂商的大刀阔斧。
苹果最近跳票了,这次跳票的对象是他们去年9月推出的无线充电器AirPower。据彭博社报道,原计划于本月上市的AirPower因发热问题再次推迟,内部工程师表示有望在今年9月份左右让这款产品上市。
单看AirPower这条新闻,很多人会暗下结论:莫非现在的无线充电器还不成熟?
然而在淘宝和京东等电商平台上,各种山寨无线充电器琳琅满目,卖的风生水起,最高月销量甚至达到了2万+,当然价格也很亲民,都在百元左右。

出现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现状,到底是国内厂商太牛逼还是苹果不行了?
法拉第和无线充电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不妨先理一下无线充电原理。其实很简单,一般学过初中物理、认识法拉第的都懂,最常见的就是电磁感应无线充电,这也是无线充电联盟(WPC)推出的Qi标准。2017年2月,苹果加入WPC联盟,所以AirPower自然也是这个逻辑。
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出无线充电器通过线圈产生磁场,在这个磁场范围内,理想情况下10cm以内,靠近它的线圈就可以产生电流。

另一个无线充电标准巨头是AirFuel Alliance(国际无线充电行业联盟),他们是通过磁场的共振完成电能传输,这种一般适合远距离大功率充电,电能的转化率要低于电磁感应。

纵观当前无线充电的消费市场,可以说是WPC和AirFue两大联盟的天下。
那问题来了,原理似乎都很简单,为什么山寨厂商能玩的风生水起,苹果还在为发热问题一筹莫展,这背后的逻辑到底是什么?
线圈的思考:苹果的谨慎以及山寨厂商的“大刀阔斧”这就得追溯到无线充电器的工艺设计了。
据了解,无线充电分为发射端和接收端,发射端就是我们所说的无线充电器,它包括芯片、振荡器、功率放大器、线圈、PCB、被动器件、电子变压器、磁性材料等。
而电源芯片、磁性材料以及传输线圈是整个无线充电产品最为关键的三大零部件。
其中线圈的设计尤为重要,一般会通过增大线圈尺寸和数量来提高无线充电的覆盖范围。所以线圈层数有单层和多层之分,又有单线圈和多线圈之分。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无线充电器,因为在只能支持一个设备充电,所以线圈的设计工艺相对简单。
但苹果AirPower不一样,他需要同时支持三款不同设备的无线充电,所以要叠加多个感应线圈。“线圈数量太多,它的散热设计、磁路设计以及电池的兼容设计都会很复杂。”某无线充电芯片企业创始人表示。

图 | 疑似AirPower的线圈设计
线圈一多,工艺设计就会很复杂,从使用安全上考虑,更需要处理好散热的问题。
举个例子,因为设备和设备之间的功率是不同的,像手表的功率比较小,线圈在设计的时候会做专门的优化,但是当你把大于手表功率的手机放在上面,还得去平衡最终的充电功率,因此重叠线圈的散热设计会更复杂。
而且线圈的设计需要上下游的密切配合,并且具有很高的客户定制化特征,它非常考验厂商的精密加工水平以及和上下游的衔接能力。
为了更好地解决发热的问题,也有消息显示苹果可能还要在AirPower中内置芯片,从而能够在无线充电板上运行精简版iOS系统。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苹果给AirPower定制一款芯片做控制逻辑算法是可能的,但是在一个无线充电硬件上运行iOS软件系统,可能性会比较低。
线圈设计、发热问题、以及可能的内置芯片……这些都无疑都加大了苹果AirPower的生产难度。
产品细节无人问津,市场野蛮生长仅仅是线圈的设计,苹果和淘宝上山寨厂商的区别已经显而易见。
像淘宝上那种低价的无线充电器可能就是简单的线圈组合,并没有考虑电流传输带来的发热问题、传输距离以及功率。
确实,如果仅仅是实现无线充电这个功能,自己都可以手动制作一个发射端。这也是为什么iPhone 8还能用电动牙刷以及宜家电灯实现无线充电。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