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华为北京研究所:最好的手机控制最好的家电
2018-06-24 00:24:0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王丽
智能家居生态目前出现了“诸侯割据”的态势,小米、京东微联、海尔U+等均以品牌划分阵营,在涉及到厂商们站队问题的同时,带给用户的也是体验上的割裂。针对这一问题,环球网科技频道的记者在现场咨询了欧普照明的CTO齐晓明,了解了欧普在选择生态阵营时的考量。
齐晓明表示,照明行业以往是个绝对传统的行业,在LED技术成熟以后智能化成为了可能,但是新技术在在业内叫好,在用户方面却不叫座。我们就急需互联网行业的大平台来帮助我们触达用户、教育用户,形成网络效应。至于为什么选择华为,坦率地说,起初是出于盲目的信任,毕竟华为本身有强大的品牌背书。不过后来逐渐发现,华为的合作是真心实意、全方位
“在生态的选择上,虽然我们选择华为,但是不涉及站队的问题。华为的怀抱是开放的,在与华为合作的同时,不影响我们与其他品牌的合作。不过战略层面的合作我们只与华为建立。相比其他生态只在云端对接,与华为的合作是面对面的,产品的销售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研发、营销共同推近,深度和广度上都不能相提并论。在伙伴利益上,其他意向合作伙伴的利益诱惑更直接,但是华为的承诺更让人放心。在支持力度上,华为承诺十分,实际做的只多不少,而不用担心像别家承诺十分,实际打对折。”

欧普CTO齐晓明
除了厂商与平台的合作需要紧密深入,智能家居最值得期待的情景智能又需要平台作为中枢使得厂商与厂商之间能够联动。科沃斯的移动空气净化器如何感知并自己走到空调开启的房间去?科沃斯副总裁钱程提到了华为的“方舟实验室”。

科沃斯副总裁钱程
方舟实验室将于9月底10月初正式开放, 静态区为开发者提供500余机位到场参与研发,而场景联动区则是专注合作伙伴之间的沟通交流。科沃斯的研发人员就可以在方舟实验室实现与空调等家电的联动。
华为智能家居负责人闪罡还补充道,方舟实验室每周将进行培训讲解,组织交流探讨,并有10几个办公室用于长期进行对接的合作伙伴进行常态办公。未来,在华为的智能家居生态里,不同的产品之间会实现真正的联动,为用户提供智能的生活体验。
华为的“不做”,“可做可不做”,“做”
说到智能家居,不能不提小米生态链。“小爱同学”一再引发抢购,“竹林生态”、生态链模式引发学习热潮,并吸引很多创业者加入。如何看待小米生态链模式等其他平台和华为Hilink生态的异同,邵洋做出了明确的解释。
邵洋首先提到,业内的平台很多,但能存在多长时间是一个问题,这涉及到长期的投入。同时,利益分配是核心问题。合作的模式决定了能不能合作,而华为不动合作伙伴的利益,品牌可以放心地加入Hilink。
控股合作伙伴的做法是和华为不同的路子。华为的特质决定了自己不是投资公司,在生态合作上,华为留给合作伙伴的空间是广阔的,而不需要以半卖身的方式加入生态。这是华为的“不做”。
同时,用品牌、生态链来做智能家居是全封闭的生态,在产品的购买选择上也给用户加上了限制,这是体验的打折,也是华为不希望做的。
华为能做的有很多,“可做可不做”之间涉及到选择。“就像投资有投资的好处,但是投了A,同行业的B就不能投了,但合作了A,仍然可以合作B。投资太复杂了,我们向来聚焦,所以就选择不做。而研发上,我们可做就选择做。”
就像华为说是不做智能音箱,但在手机之外的细分场景,华为也看到了音箱的用处,其实也在研发。包括现在热门起来的车机等各种各样的方向,邵洋表示不一定会推出,但是一定会研究。在快速变化的时代,如果不跟上,可能连做选择的机会都没有。
华为坚持做什么?首先手机是必争之地,是华为全场景生态战略的主入口。而智能家居是智慧互联时代的关键,华为一定要做的是坚持开放和创新,持续打磨用户的体验。
华为也有很多缺点,快速探索出补足的方法,就是华为要做的。认定了就坚持做,就要把体验打磨到一流、最后超过一流。

写在最后
“慢热”与“坚持”,这是此次华为之行给人最深的印象。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