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三星为什么能做出3nm芯片?

2018-06-05 23:10:5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秋军

2017年是智能手机衰退的一年,连同苹果、三星在内的各大手机厂商都觉得智能手机越来越难卖了,不得以开始缩紧投资,在整个产业链上寻求更“省钱”的运作模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比较血腥的场面是大家统统断臂求生,暂时亏本接下订单,以图熬过寒冬,又或者抱着残区直接死去;而比较积极向上的做法则是突破创新,寻找到更好的运营模式,当然,这种创新都是消费者看不到创新,不是 Face ID或者刘海屏这些看得见的创新,更多的产业链工人正在产业链上的忙着创新,包括制程工艺的优化、自动化取代人工等等,都是这一类消费者看不见的创新。平心而论,Face ID和刘海屏的存在价值是取悦、迎合消费者,而产业链上的创新则是真正的行业驱动力,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生产力。

纵观现在的电子科技产业,最风光的莫过于苹果,但最具实力的莫过于三星,韩国人于去年挤掉英特尔成为全球第一的半导体企业,超越苹果成为全球最赚钱的企业。三星有着令人敬畏的创新精神和全球罕见的电子全产业链的运营模式,占据几个“第一”,在某种程度上只不过是顺便的事儿。拿三星的芯片举例,他们联合高通、联发科占据CPU芯片80%的市场,而且独自占据DRAM内存50%的市场,业界芯片技术从12nm向7nm进步,三星却直接绕开7nm,直接由8nm升级到4nm和3nm,真让人瞠目结舌。

天时地利人和,三星芯片如何后来居上?

在去年的代工论坛上,三星宣布了包括8nm/6nm/4nm工艺在内的一系列芯片制造新工艺,同时,他们宣布了新的工艺路线图,新一代的晶体管架构。在完成4nm工艺之后,三星会紧接着推出3nm工艺,节点间将会采用全新的架构,这意味着未来的三星芯片中,电路间的距离会缩小至3nm,完全符合甚至超越了摩尔定律的要求,相同的芯片面积将会容纳更多的电路,提供更复杂的运算操作,耗费更低的能量。线路间距变小,晶体管数量增加,这是一个简单的逻辑,但越是简单的逻辑,越是难以实现突破,而一旦突破,所带来的好处又是难以估量的。随着芯片体积的缩小,操作复杂度之提升,不仅仅是让智能手机变得更薄,待机时间增加,更让生物芯片、人体嵌入式芯片、万物联网芯片都成为可能,简单来说,三星的3nm工艺会让其领先未来,于整个电子业界举足轻重。

回顾三星的发展历史,他们远称不上半导体产业的鼻祖,最早的时候,他们只是一个售卖鱼干、蔬菜之类的小商会,也曾涉足制糖、织布、化肥等领域,每天做的事情无非是“买货和卖货”,于70年代初开始生产黑白电视机,算是沾上电子业的边儿了,直到第二代掌门人李健熙的出现,他们才真正开始在芯片业的大手笔投入。

任何的成功看似都是偶然的,但当一切条件都成熟之后,成功往往是必然的,李健熙就是通过数十年的努力,攒够了成功的要素,甚至后来者居上超过美国、日本等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李健熙只是凭着自己的痴迷和热爱来支撑三星芯片的发展,他从美国留学归来,敏锐地意识到韩国是个资源匮乏的小国家,必须要发展高附加值的尖端产业。在某种程度上来讲,韩国不具优势的地理条件反倒是成为三星破釜沉舟的“地利条件”,比之中国的地大物博或者阿联酋“我们有石油”来说更加励志。

韩国的国情给予三星和李健熙拼命之勇气,但真正给予三星技术的则是来自于全世界的人才,首先李健熙本人痴迷且擅长芯片领域,他有着强健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 70岁的时候依旧能连续咆哮员工达9个小时,擅长爬山、游泳和铁人三项,没有如此性格,他是断然不敢碰触芯片这种重资产、投资回收期超长行业的,更何况,三星芯片连续十几年亏损,李健熙的父亲直到去世也没能看到盈利。此外,同事、股东、政府都不看好三星芯片前途,如此巨大的阻力都要靠李健熙强大的意志力资源来克服,与此同时,李健熙游走在日本、美国等国的芯片企业,连续挖走顶级韩籍工程师:众志成城,为国效力,这算得上三星芯片的人和。如今,三星已经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芯片巨头,更是求贤若渴,他们不单支付给年轻人才高额的薪水,更利用制度逼迫其快速成长,李健熙要求员工7点准时上班,这样他们就能在下午4点下班,余下的时间或学习、或娱乐,总之,是一整块的系统时间。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