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搭上千万亿区块链产业快车,腾讯、华为、迅雷、京东你跟谁?

2018-06-05 17:57:1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王振洲

导语:日前,蜂巢财经研究院进行了多方调研,编制了《2018中国区块链底层开放平台研究报告》,将国内四大区块链开放平台--腾讯华为迅雷京东进行对比。

“8000万亿”、“100倍互联网的市场规模”--这是2018年数博会上嘉宾们对区块链的市场预估。

20年多前,互联网产业的诞生,成就了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演化成当今的超级物种;而如今,被誉为互联网第二次革命的区块链技术又一次给了企业成为新超级物种的机遇。

2018年,区块链底层技术日渐完善,国内外的企业开发出众多区块链底层平台,企业只需在应用层进行开发即可进入区块链市场。

日前,蜂巢财经研究院进行了多方调研,编制了《2018中国区块链底层开放平台研究报告》(下称“开放平台报告”),将国内四大区块链开放平台--腾讯、华为迅雷京东进行对比,让有志于成为下一个“超级物种”的个人、项目、或者企业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平台。

为什么一定要拥抱区块链?

有人提出“2027年,所有的企业都用区块链”,就跟现在所有的企业都用互联网一样。

大多数企业并没有想清楚,为什么一定要拥抱区块链技术?

从宏观层面来看,区块链的发展主要受两大方面因素推动:

一是时代大趋势。20世纪70、80年代第一次萌生了因特网;1990年开始,万维网的发展使得信息传输和共享成为可能;1999年,Salesforce.com的形成标志着信息科技创新进入第三阶段即云计算时代;进入21世纪后,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与带宽成本的降低,我们开始步入物联网时代;而2008年,中本聪在密码学、分布式存储等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块链概念,可以说,区块链技术是对过往技术的重新组合,其诞生及发展是信息科技创新的历史必然趋势。

image001.png

二是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从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区块链等新技术成为国家布局重点,到2017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中国金融业信息技术“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研究,组织进行国家数字货币试点,再到2017年10月工信部发布《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区块链一直是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战略新兴产业

那么,对于企业自身而言,应用区块链技术究竟可以解决哪些核心问题呢?在企业级应用场景中,区块链技术实际上解决了三大核心问题:

首先,降低了交易成本,提升了交易效率。得益于上链数据本身具备多个交易主体相互背书和相互校验的特质,并基于智能合约等模式,商业交易可大幅减少数据核实的环节和降低成本,同时又能保证商业交易的风险降低,交易更具确定性。

其次,促进了供应链创新。区块链技术可搭建供应链全流程节点共同维护的联盟链,在联盟链中建立数据维护的参与规则与激励机制,鼓励供应链节点中的企业参与和维护供应链数据,促进供应链数据的协同和互通,提升了整条供应链的透明度。

最后,建立可信数据库,解决信任问题。区块链具有存储数据、共有数据、分布式、防篡改与保护隐私、数字化合约5项核心特征。基于这些特征,部署跨主体间的区块链联盟链节点和桥接,用区块链技术搭建一张社会化的共享数据存储网络,有机会以客观的技术手段来解决跨主体的信任问题。

然而,对于一般企业而言,自己开发底层区块链技术,搭建主链平台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基础设施以及运维成本等,且没有品牌公信力背书,综合成本投入太高。

因此,大多数企业或开发者更适合依托现有的主链或者开放平台进行设计开发,不仅省时省力,还能提高部署效率,并能借助主链的优势和生态应用,快速做强做大。

选对一家平台、事半功倍

2018年,被成为公链竞争最激烈的一年。不仅有以太坊、EOS、NEO和量子链等海外主链,国内包括腾讯、华为、迅雷、京东等为代表的互联网科技巨头已经在积极布局区块链底层开放平台。

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开发者而言,如何选择合适的底层开放平台,变得尤为重要,押注错了,前功尽弃,而选择对了,事半功倍。

第一步,选国内的还是选海外的。

在中国,去年94之后,企业禁止ICO,中国区块链进入无币时代。但如果登录海外区块链项目,几乎没有不发币的--几乎都会违规。

如果一开始项目方选择合规合法,就应避免搭载海外的区块链平台。

其次,国内的区块链开放平台都有商事主体,如果企业需要签订合同、得到当下的商法体系的保障,那么也要选国内的区块链平台。

image003.png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