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八姐:芯片之战系列四
2018-06-04 23:57:37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冬梅
说起三星,在许多人的脑中首先会想到的是智能手机、家电等消费类产品,很容易被人忽略的是,它的半导体芯片的研发及生产业务,一手设计研发一手代工生产,三星的芯片业务模式可谓独树一帜。在全球范围内看,三星电子在全球量产芯片市场的市场占有率已超过50%,高居芯片产业的龙头位置。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看三星的芯片业务。
"三星芯"的成长故事很励志
从白手起家到独占鳌头,"三星芯"成长的故事很励志。三星芯片产业发端可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尽管三星从技术含量较低的家电起家,但创始人李秉喆意识到芯片是影响家电性能的重中之重,下决心投巨资研发芯片。1974年,三星收购韩国半导体公司50%股份,标志着它正式进军这一产业。
从上世纪80年代,韩国半导体业开始跨越式发展。
1983年,历经多年努力,三星的首个芯片工厂在京畿道器兴地区落成,并在投产后很快便开始量产64位芯片。从开发存储器到研发成功16M 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仅用6年时间三星就发展了5代技术。这之后,三星的芯片事业进入了快车道,不久三星就开发了256位芯片、486位芯片,并正式进入全球芯片市场的竞争中;仅时隔10年,三星的量产芯片市场份额直逼日本。之后,更是一骑绝尘,在芯片舞台越走越宽。
目前,三星已拥有各类半导体芯片设计生产的完整产业链,高居全球芯片产业的龙头位置。
芯片销量超越英特尔居全球第一
数据显示,2017年三星的销售额增长52.6%,达到612亿美元,市场份额为14.6%。根据三星发布的2017财年的年度报告显示,三星电子的营收2235亿美元,营业利润500.5亿美元。其中芯片业务的营收达到690亿美元,超越英特尔。要知道,自从1992年以来到2016年的25年期间,英特尔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销售额连续称霸全球。
此次三星半导体业务收入的暴涨,终结英特尔在芯片销售额方面的25连霸,主要归结于两个方面:智能手机销量的上涨,以及芯片价格的暴涨。从乔布斯发布的第一代iPhone之后,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就到来了,而PC在面临智能手机的冲击下不断衰落,当然其芯片业务也受到极大的冲击;而智能手机销量稳中有升,不断的更新换代;三星依靠着NADA闪存和DRAM内存芯片,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下,业务收入屡创新高。
而在2018,芯片业务依旧会是三星的一大重点。
今年4月26日,三星电子发布一季度业绩报告,业绩报告显示,一季度该公司实现净利润11.6万亿韩元(约合107亿美元),而上年同期为7.6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创下历史新高,达到15.6万亿韩元,同比增长58.03%;芯片业务实现营业利润11.55万亿韩元,相比去年同期的6.31万亿韩元,增长迅猛。展望第二季度,三星表示,随着服务器领域需求的增加以及手机行业需求的复苏,其芯片部门预计将实现稳健的增长。
日前,三星电子在位于美国的2018年三星半导体代工论坛上,公布其全面的芯片制程技术路线图,目前已经更新至3nm工艺。在路线图中,三星公布7nm LPP(7nm Low Power Plus)、5nm LPE(5nm Low Power Early/Plus)、4nm LPE/LPP(4nm Low Power Early/Plus)和3nm GAAE/ GAAP(3nm Gate-All-Around Early/Plus)工艺技术的计划。其中Low Power指的是低功耗,Gate-All-Around即GAA,指全环栅技术。Early为前期,Plus为增强版。
三星表示,在7nm LPP之后推出的5nm LPE将为SoC芯片提供更大的扩展面积和超低功耗优势。此外,FinFET技术的使用将持续至4nm工艺。相比上一代5nm,三星的4nm LPE和LPP可提供更小的尺寸、更高的性能和更快的速度。
不仅如此,三星还提及了其3nm工艺,预计于2022年量产。从3nm开始,三星将抛弃FinFET结构,转而采用下一代器件架构GAA。为了克服FinFET结构在尺寸和性能方面的限制,三星正在开发基于GAA技术的MBCFET(Multi Bridge Channel FET,多桥通道),预计3nm GAAE和GAAP的性能将更进一步提升。
与此同时,三星还强调了芯片关于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能力的发展。从最新的7nm LPP技术及其EUV方案超越了传统的封装方案,三星称其平台解决方案大大增加了芯片的计算能力,并加速了AI革命。
独立芯片代工部门 挑战台积电代工霸主地位
去年5月,三星宣布把芯片代工业务从半导体业务部门剥离,成为一个独立业务部门。此举表明三星开始重视芯片代工业务,并希望缩小与台积电之间的差距,未来与台积电等代工厂商争夺客户。市场预估这将给芯片代工市场带来重大的变数,而且也可能改变当前芯片代工市场台积电一家独大的态势。三星目前是全球芯片代工行业第四大厂商。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