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标准的定制的投票中,华为以一票之差输给高通,此次事件标志着5G时代的争夺战也拉开了序幕。

国内外通讯都在全力布局,尤其是华为和高通大战已经打响,华为发布了首款5G商用芯片"巴龙5G01",此外高通也联合国内厂商开启5G领航计划。

我们来看一下高通和华为5G芯片的能力。

其中骁龙X50 5G调制解调器最初将支持在28GHz频段毫米波(mmWave)频谱的运行。它将采用支持自适应波束成形和波束追踪技术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技术,在非视距(NLOS)环境中实现稳定、持续的移动宽带通信。

去年10月,基于骁龙X50 5G调制解调器芯片组在28GHz毫米波频段上实现首个正式发布的5G数据连接。

而刚刚发布的华为Balong(巴龙) 5G 01芯片性能同样不俗,支持目前主流的5G频段,包括低频(Sub6GHz)以及高频毫米波,理论上可实现2.3Gbps的数据峰值下载速率。值得一提的是华为5G芯片并支持NSA(非独立组网)和SA(独立组网)两种组网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在5G实验网中实测的5G网络峰值速率已经达到了20.25Gbps、时延低至0.33ms、每平方公里可联接的设备数量达到217万个,完全满足ITU标准要求。

翻看各家的5G布局,可谓各有千秋。但毫无疑问,无论是高通还是华为都想成为5G的主导者,在高达12万亿美元的广阔市场中分一杯羹。与此同时,5G也将更多垂直领域产业聚集起来,从人工智能、AR、VR到无人驾驶,智能终端界限的模糊也让分布在不同领域的厂商聚在一块。

从2G开始高通就已经紧握着通讯的主动权,其中专利费用也都在不断的提升,我国企业只有付出高昂的专利费,而无话语权。现在的5G时代,我们开始虎口夺食,参与到标准定制中去谈判,中国终于有了一席之地。

可以看出,虽然在5G标准之争中,华为败给了高通,但是我们也不要去没落它,因为至少华为努力了,相信在未来只要给华为时间,它就能掌握更多的尖端技术。

华为仍有分工并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尤其是5G将服务领域再一次扩展,很难一叶障目地认为谁是胜利者,但都会在对方的领域小心试探。无人驾驶、物联网、AR、VR等将会在5G生态落地生根,广阔的市场需要这些厂商帮助开疆扩土,万物生长的时代再次降临。

余承东在巴龙5G01芯片发布后表示,华为要做5G时代国际标准的主要制定者和行业的最核心领导者。在此前的3GPPRAN187次会议关于5G短码方案讨论中,华为推荐的PolarCode(极化码)方案获得认可,成为5G控制信道eMBB场景编码的最终解决方案,这被视作华为争夺国际标准话语权的一次胜利。

移动互联网自此进入高速车道,而5G带来的场景将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有幸并期待见证这场变革在身边发生。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