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和联想的背后:通信与计算机爱恨情仇三十年
2018-06-03 17:45:44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王丽

年轻时候的张首晟,右边是翁帆小姐的亲密爱人
Vmware一跃成为了全球第三大软件公司,张首晟的投资也获得了巨大的回报。
由于开源软件的出现(KVM虚拟引擎,以及Openstack等),现在华为等“一大八小”中国企业进入了服务器虚拟化主战场,做得可圈可点。境外的微软、Citrix也是重要玩家。
AWS以前一直是自己在CITRIX的XEN上面进行开发和改良,前段宣布开始使用开源的KVM技术了。
然而,巨无霸IBM一直轻视云计算的发展,向企业和政府卖其昂贵的小型机是其巨大的利润来源。
美国中央情报局招标,AWS亚马逊中标,6亿美元,IBM出局。IBM愤而起诉。美国政府说:AWS的方案,无论是技术和商务,都优于IBM。
痛定思痛,蓝色巨人彻底调整思路,坚定云化。受刺激的还有Oracle, 微软等传统IT大佬。
国内的公有云领域,阿里云是最有名的,这是心理学博士王坚同学拉马云下水的。据说当时阿里高层都反对,但是王坚一直在坚持。
华为也大规模地进入到了运营行业:公有云。尽管这件事情直接打破了华为基本法的第一条: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
BAT三家,金山、盛大都杀入了战团。AWS和微软的Azure也进入中国。
主要的公有云中,唯有Ucloud是没有什么产业背景创业做大的,季昕华在华为腾讯盛大都工作过。
再来说说x86服务器。
浪潮在1993年做出了第一台有自主品牌的服务器SMP2000。2013年1月,浪潮发布中国第一款自主研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主机产品——天梭K1,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此处要有浪潮
2014年9月,联想23亿美元收购了IBM的 x86服务器业务。成为全球前三大x86服务器厂商、中国最大的x86服务器厂商。整合是基本成功的。
当然,其实联想本也可以考虑自己做x86服务器的,服务器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加大号的PC,供应商和PC也差不多。只是联想对通过并购扩大规模已经形成了路径依赖。
华为从事的通信的核心网络已经全部演进到了基于各种服务器的架构,实现了与计算机的深入融合。老是买也不是办法,就开始自研了。华为陈安虎团队通过给BAT定制服务器,在商业上获得了成功。
现在华为、联想和浪潮,经常在国内撕逼,谁是国产第一。曙光(主攻高性能计算)和宝德(太极收购)、长城、中兴、华三等在边上看戏。
阿里云的服务器据说是直接去和Intel谈CPU的价格,然后找富士康代工。Google和亚马逊也是也是这么干的。马云喊话要上300万台的ARM服务器,我问一个国际主流的ARM CPU公司的人,他笑了:阿里是故意这么喊,好和Intel谈价格呢!
商用电脑受到了桌面云计算的冲击政府和大企业采购的商用电脑,绝大部分是台式电脑,也有一些一体化电脑。国内一年大概有两千多万台的采购量,总金额有好几百亿人民币。这也是联想业务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台式PC已经有超过三十年的历史了,也面临着桌面云这样的新兴技术的竞争。桌面云是俗语,学名是桌面虚拟化基础设施(VDI),首创者是美国的CITRIX(思杰)。
以华为为例。09年以前,所有人都使用联想的台式机和便携机。09年开始,研发和管理体系逐步引入CITRIX公司的桌面云。现在华为已经基本上不再使用台式电脑了。但是便携机还是使用联想的THINKPAD。迈瑞、中兴、华星光电、苏宁等也一样一样的。
本地只是一个哑终端,计算和存储在云上。一方面信息更加安全,实现了本地不存密,网络不存密。另一方面是,大大节省了软硬件维护的人力和负担,效率也大大提高。
Computer Profile有一个调查结果。截止2016年9月,在荷兰政府超过50人的地方,桌面云渗透率已经高达了67%!

桌面云本质上是一种基于服务器集群的操作系统。桌面云领域,国内已经实现了群体突破,有了京华科讯、华为、星网锐捷、深信服等有影响力的厂家。
他们有个共同点,都是从通信网络领域跨越传统界限入侵过来的。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