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和联想的背后:通信与计算机爱恨情仇三十年
2018-06-03 17:45:44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王丽
IT和CT,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也分不清界限了。
镁客注:
ICT领域是一个江湖。
从1984年联想创立进入IT领域,并在PC电脑界后来居上起,到1987年华为成立,在CT领域站稳脚跟,二者其实都处于进水不犯河水的状态。
等到了IT和CT相互合作,也就是互联网时代时,华为和联想也趁着东风进入了高速发展期。但随着智能手机和云计算的出现,IT和CT开始相互强渗透,华为和联想的竞争关系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激烈了起来。
30余年的相爱相杀,映射的,不仅是两家公司的发展之路,更是中国科技圈的一部励志和心酸的发展史。
本文转自最牛博弈;作者:华为老兵戴辉;作者公众号:最牛博弈(ID:gh_fo15966c416f)
正文:
最近大家热议了两家公司:华为和联想。
华为是CT(通信科技)业的一面旗帜。CT包括众多种类的通信与网络设备,以及我们都有的智能手机。
联想则是IT(信息科技)业的一个代表。IT包括了个人计算机(PC)、服务器、存储等各种信息化技术,以及基础软件与应用软件。
本文深度解密过去30年里,这两个行业之间非同寻常的爱恨情仇。
第一阶段,计算机就是计算机,电话就是电话,井水不犯河水。
第二阶段,两个行业幸福地相爱了,还生了个白胖小子——互联网。电话交换机和电脑都卖疯了!
第三阶段,随着智能手机和云计算的出现,IT和CT相互之间进行了相互渗透,也有了激烈的竞争,再也难分你我。所以现在统称:ICT!
这就是一个江湖。几家欢乐几家愁!本文中,描述了很多这样的悲欢故事。比如:
苹果本是一个没落的电脑公司,却东山再起杀入通信领域。乔布斯定义的智能手机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替代了诺基亚曾经的王者地位;
华为作为通信厂商(包括手机),却冲入了IT战团,不仅做服务器存储,还做笔记本。
个人电脑(PC)席卷全球二战时期,为了破解纳粹复杂的密码,艾伦·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发明了计算机。战后,他因性取向而被迫害。凄凉地去世的时候,身边有个咬了一口的苹果。大家说这是苹果公司LOGO的由来。电影The Imitation Game重现了历史。

1958年我国就建造了第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104机。在全球计算机发展的初期,中国是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几个大国之一,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不大。随后的文化大革命,正好是国际上集成电路大发展的时期,中国掉了队。改革开放后,计算机发展到了个人电脑(PC)时代,国内的技术一时赶不上,国内企业都是从代理国外的微机开始的。倪光南院士这样介绍中国的计算机历史。

1984年,邓小平爷爷说:“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
也是1984年,13岁正上初中的马化腾刚刚举家搬到深圳,很快有了几万元一台的个人电脑。真是”普通家庭马化腾“。
也是1984年,刘强东10岁,读小学四年级,他去镇上公社,坐在门口看着电灯泡这么亮,被震撼了,觉得太不可思议了,这技术太高了!那一年,奶茶妹妹还没出生。这是”不知妻美刘强东“。
也是1984年,联想出生了!
三年前的1981年,IBM为了能进入到以前IBM不涉足的家用市场,做出了个人电脑(PC)。
IBM PC成功整合了Intel的x86架构CPU和微软的DOS操作系统。比尔盖茨的微软从此发迹,他的母亲Mary Maxwell Gates在任全国联合劝募协会执行理事会主席期间与IBM的首席执行官John Fellows Akers共事。这就是“退学好少年盖茨”!
1982年,IBM公开了IBM PC上除BIOS之外的全部技术资料,从而形成了PC机的“开放标准”,使不同厂商的标准部件可以互换。IBM真是具有大公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啊!
因为有开放标准,因此有了众多主板生产商(华硕、微星等)和整机生产商(德尔,康柏,惠普,宏基等)。PC机产业火箭般上升。
我第一次上计算机就是30年前的1988年,高一的计算机课。应该就是IBM兼容PC。我用BASIC语言编了一个小程序,在桌面上显示出一个三角形,激动万分。好景不长,进入高二后,一切转向高考指挥棒,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