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华为公司如何创新城市交通管理
2018-05-30 16:27:0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冬梅
我们发现,创新不仅仅是平台的创新。因为在智能社会,有了智能技术只是基础,如何进行智能时代的交通管理、服务,需要系统思考。在刷脸执法背后,正是深圳交警和华为以构建“城市交通大脑”为契机,在三种智能基础上,实现数据、业务的深度融合,人、车、通行空间及时间的整体管控,探索新时代交通管理的“新平台”、“新治理”、“新服务”。

新平台:一是整合接处警、勤务、指挥、卡口、执法终端等各类基础资源,规划多个存储集群,构建数据、文件、图片、视频等多类型数据的存储平台;二是基于Atlas新一代智能云服务器,将系统的软、硬件解耦,搭建高性能计算硬件平台,实现交通大脑分析资源池化等;三是构建大数据平台、AI平台。
新治理:一是遵循“统一规划、标准、管理”的思路,统一业务输入和输出标准,推动交通大数据治理。二是整合智慧交通智能碎片化,建立标准算法仓,提供统一多算法融合及调度平台,让更多具有交通应用算法能力的科技企业在统一平台进行试验,实现优中选优,为智慧交通提供最强最优的解决方案。三是在多种智能算法、应用基础上,进行执法规则治理管控。
新服务:深圳交警有了强大的、治理良好的交通大脑,开始逐步提供新服务:AI辅助执法、AI刷脸执法、AI信号优化……等服务。
创新内涵:从管车到管人,以人为本
一直以来,交警的非现场执法的查处对象只能是车,而不能精准打击违法行为人,以致各种躲避行政、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处理,隐患也因此得不到消除。
交警在城市道路上拦下违法车辆、人员,进行车辆、人员身份的盘查,需要驾驶人或行人出示身份证、交警要认真核对身份证,还经常碰到证件不在身上的情况,这就大量消耗警力处置时间、增加道路占用时间。当在交通高峰时期,还可能因为盘查引发交通拥堵、交通事故。
随着交通大脑创新推进,AI辅助交通人脸识别技术、大数据身份比对技术迅速成熟,实现交通管理中对人的非现场执法,实现从查处“车”到查处“人”的跨越式发展。
为落实执法任务,深圳交警联合创新团队结合交通大脑强大的计算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精心设计AI辅助执法流程、查处流程,不断完善违法行为人的刷脸执法模式。

创新入口:抓准重点、免盘查、秒级响应
所有的创新,无论想法多好、立意多高,但实际上要考虑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要求,不能因为创新出现事故、误判。因此创新一开始都是从小事做起,先要找好切入点,找到独特价值,并能够让交通参与者拥有获得感。
抓重点行业和人员
联创团队讨论分析,外卖、燃气、快递、邮政等人员因公司规定的派单时间限制以及赶工等,驾驶非机动车、超标电动车不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较为突出,易引发严重交通事故。
深圳交警将首先对以上人员实施“刷脸”执法。
通过对这些行业人员的管理,形成遵守交通规则的示范效应,带动全社会自觉遵守。今后,将逐步将执法范围推行至全部的交通违法人。
抓重点驾驶行为和人员
“失驾”是指依法被剥夺驾驶资格,不得驾驶机动车的人。随着持续对醉驾、毒驾等的打击力度增加,“失驾”人群的数量不断增加。对失驾行驶行为的严格管理,成为新时代交通管理重要需求。
免盘查
深圳交通大脑通过路面高清卡口人脸识别电子警察设备,运用人脸识别、大数据技术,将捕捉到的驾驶人人脸信息,与交通大脑后台人口信息库与“失驾”人群信息库进行实时比对,实现全天候、全方位,高效率的精准查处。
秒级响应、立即生效
深圳交通大脑通过快速锁定违法人员身份和其联系方式,并立即将违法信息通知到当事人。收到违法信息后,当事人若对自身交通违法无异议,可直接通过星级用户服务网上处理违法,无需到交警大队进行处理。如果有异议,可以前往深圳交警机动训练大队窗口查看图片、申诉。
创新实施: 平台+生态,快速推进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