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记者调查"临猗苹果滞销":营销者一单可赚一百万

2018-05-29 08:45:4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王振洲

记者调查苹果滞销:到底是谁在制造悲情?

今年4月11号,公众号“五亩田”发表网文:“果农急哭!7旬老人40斤苹果仅卖12元,每斤仅0.3元!产地深度走访,4000万斤苹果滞销,与时间赛跑,恳请爱心传递!”,引起了山西交通广播电台记者申文超的注意,山西临猗竟有4000万斤苹果滞销?他带着疑问赶往临猗县,一探究竟。

记者调查苹果滞销:到底是谁在制造悲情?

山西交通广播电台记者 申文超:首先,对于滞销的情况,是否存在?

采访中,临猗县果业发展中心主任杨勇,否认了苹果滞销的问题,也不知“五亩田”所说的4000万斤苹果滞销的这一数据,从何而来?

随后,记者也找到“五亩田”提到的七十多岁的当事老人。刘长福表示,在五亩田电商平台发布的图片和视频,都是村里一个叫杜晓的果商,教他拍摄时这么说的。

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村民 刘长福:我是被安排的……

号称专卖绿色农产品的电商平台——“五亩田”,发布这篇文章的依据又是什么呢?我们的记者也联系上了“五亩田”的负责人。

记者调查苹果滞销:到底是谁在制造悲情?

“五亩田”电商平台CEO王成洲:杜晓联系到平台说滞销,有员工去调研确实存在,所以就开展了这个公益行动。

记者调查苹果滞销:到底是谁在制造悲情?

杜晓,是临猗县的一位苹果购销商。他在联系电商平台时,出具了印有“临猗县角杯乡人民政府、临猗县果业发展中心和临猗县角杯乡石彪村村民委员会”公章的文件,文件中明确表示“传统销售渠道补款,农民收益受到很大影响,出现了滞销,我县特委托五亩田电商平台,帮助销售苹果。”

杜晓在接受山西交通广播电台的采访时承认,他和“五亩田”这家电商企业确实是商业合作关系。并对上述问题作出了回应。

记者:您在里面起什么作用?

记者调查苹果滞销:到底是谁在制造悲情?

临猗县石彪村购销商 杜晓:供货。到现在已经合作了有三年了。

记者:4000万斤怎么来的?

临猗县石彪村购销商 杜晓:不知道,编的吧?这是人家的营销手段,这也没有错啊?在网上这几年炒的挺火啊,好多地方都这样做了。效果很好啊。

而对于公章问题,杜晓也承认自己在盖章过程中存在“偷梁换柱”的行为。

临猗县石彪村购销商 杜晓:乡长说改了,当时我拿了两份,盖章的时候好像盖错了,盖在了这份上,改过的好像没有盖。

在“五亩园”所发表的文章中明确提到:“18天,117万箱,995万斤苹果……”电商平台,搞的真是公益活动不获利吗?

记者调查苹果滞销:到底是谁在制造悲情?

山西交通广播记者:我算了一笔账,一箱大概挣一块钱,现在销售了一百多箱,可能这一单就赚了上百万。

“临猗苹果滞销”谁在制造“悲情”?

记者调查苹果滞销:到底是谁在制造悲情?

原来,所谓的公益行动,并非真的公益,通过一张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个营销的整个过程:果农将苹果卖给当地苹果购销商,购销商找到电商形成合作,通过拍悲情视频,偷梁换柱盖公章等方式,然后产生了营销效果,最终谁来埋单?自然是消费者了。那么应该怎样来看待这种所谓的公益营销,它又会带来哪些危害,来听一听专家的分析。

“农产品滞销” 谁在制造“悲情”?

其实,在这里我们详细剖析的临猗苹果滞销事件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在不少地方都发生过类似的事情,而且因此受到伤害的还不仅仅是消费者。

记者调查苹果滞销:到底是谁在制造悲情?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