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手机暗战,华为若抢首发会是明智的选择吗?
2018-05-28 20:51:51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王振洲
因为对于智能手机行业而言,第一家拿出新的创新性的技术,也相当于宣布了在该领域的行业领先的技术优势与先发者地位,尤其是可折叠手机与平板智能手机相比,是差异化很大的产品形态,这是一种非常直观的产品设计创新,它有利于在可折叠手机领域抢先建立品牌专利与技术层面的护城河。
但是可折叠手机领域的产品风险可能要比想象中大。华为若急着抢占首发,需要从一开始解决好几个关于可折叠手机的重要技术难题。
需要直面几个重要技术难题
其一,可折叠手机目前面对的最大困难在于可应用的显示屏,可弯曲的显示屏至今未有量产的例子,可以应用于折叠的柔性彩色屏技术还未成熟,偏色严重,虽然其韧性和可弯折性都非常好,但若应用于智能手机身上,反复弯折是否会影响其使用寿命尚有疑问。
其二,作为最大卖点的屏幕折叠能力会给其他元器件带来麻烦,因为折叠这一特性意味着手机内部元器件比如电路板、电池需要适应可折叠屏幕的要求。
它要有一定的柔性度,需要制作出能应用到智能手机和平板设备上可弯曲的电路板,在操作设备时内部元器件需要经受大量的弯曲和非弯曲循环,从而避免在折叠时被损坏或者发生一些不可预测的事故。
也就是说,可折叠手机由于经常需要把手机反复弯折,对内部电池等内部零部件的空间设计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那么燃损、爆炸、死机、开裂等故障率以及电量消耗等应该要超过直板手机。
早前苹果在专利中也描述了其中的难题,即如果不小心,将柔性应用电路将弯曲得太多可能导致柔性应用电路上的信号线的破裂和不稳定性。
所以未来的风险是,如果柔性屏技术暂时未达到可折叠手机对内部元器件的安全要求而贸然商用,生产会导致很大的风险。比如手机内在组件如果因为屏幕时常被弯曲导致被损坏或者造成人身安全事故,那对于手机厂商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三星的工程师曾表示,晶体管是显示器架构中最薄弱的环节,负责为单个像素供电的组件尚未足以抵御频繁折叠。另外,现在的智能手机制造商还没有真正破解材料科学,来制造出能够反复弯曲、折叠的电极。
总的来说,华为如要抢先三星首发,需要直面这些风险与难题。尤其是对于可折叠手机这种技术与供应链量产水平要求颇高的手机形态而言,风险带来的隐患远比首发带来的荣耀要大。我们知道,苹果产品其实在很多功能的创新上,都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从大屏、手写笔到全面屏都是跟随者。
但后人一步的时间差,可以对不成熟的创新进行优化整合,对消费者需求验证之后,在对的时间点,将新技术以消费者可理解与可接受的方式重新改善、包装与优化,继而做到后来者的弯道超车。
但首发的不确定太大,因为市场需求尚未验证,比如后来苹果在3Dtouch、Face ID上的首发创新并未获得普遍的认可。
不确定的市场,抢发可折叠手机也是一场豪赌
因为可折叠手机首发面对的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市场,在用户体验上必然存在着诸多不足,需要考虑成本、可靠性、供应链元器件量产情况、市场接受程度等方面,而如果首发者能印证需求存在,后来者往往可以针对这种不足补齐,以更好的产品体验来抢占成熟阶段的市场用户。
对于技术驱动型产品来说,进入时机非常重要,一个不成熟的产品可能会失败,但随着时间推移,类似的产品往往在消费者需求反馈与市场验证、技术优化之后,进入实质性创新阶段而大获成功。
这也是为何国产手机在诸多重大技术上,均采用跟随者策略的重要原因。而苹果显然也在关注这一市场,未来如果拿出更好的整合方案,前面的探路人可能会成为帮助苹果培育市场、观察产品痛点与产品试错的牺牲品。
说到底,拼首发原本是一场赌博,赌的是对未来用户需求的一种预判,也是打破当前竞争僵局的一个思路。在品牌管理学者戴维阿克《品牌相关性》一书中有这样一个观点:创新往往从渐进式创新发展到实质性创新,当创新是实质性创新时,产品显著提升会让其他品牌在消费者的选择中失去竞争力。
抢先首发可折叠手机,它本质上是打破当前的渐进式创新,而抢先进入到一个新的市场,对于抓住第一批尝鲜用户,占有消费者的心智资源,构建起该领域的认知标准与技术标准层面具有重大意义。一旦打破由来已久的“跟随者”与“模仿者”人设,国产手机的品牌高度至少会拔高一个维度。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