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期货价格的合理性阐述以及期货对于产业的重要意义
2018-05-28 12:43:35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王振洲
那么这里还需要在注意到的问题是,本轮苹果涨势之所以凌厉,是因为前期还存在超跌的因素。苹果合约挂牌第一天价格在8000元左右,但是在随后的三个月内下跌接近2000元,跌幅超过20%,主要是因为市场担心纸加膜苹果可以参与交割。前文中也提到纸加膜苹果是一种相对落后的生产技术,产量高,成本低,因此在正常年份售价也相对纸袋苹果低1-1.5元/斤。但实际情况是5月份纸加膜苹果没能参与交割,因为随着天气变热,纸加膜苹果由于不耐储存,已经达不到交割标准。而目前1810和1811,甚至1901合约仍有纸加膜苹果可供交割的预期,因此我们看到尽管纸加膜苹果也在次轮霜冻中减产,1810至1901合约仍大幅贴水于1903和1905合约。因此我们认为盘面价格将超过12000元/每吨,指的是以纸袋富士苹果定价的1903和1905合约。
目前我国苹果产业的现状,根据农业部数据,2016年全国水果产量2.8亿吨,其中苹果4400万吨,是当之无愧的水果之王。苹果种植主要分布在三个地区,渤海湾,黄河故道,黄土高原,其中以黄土高原产量最大。全国苹果种植面积趋于稳定,产能向优势产区聚集,陕西和甘肃地区面积保持增长趋势,总产量保持稳定增长,预计2020年可以达到4700-4800万吨水平。目前全国平均单产保持一定的增长势头,但各地单产水平差异巨大,山东地区单产能达到30吨/公顷,与发达国家单产水平接近,而黄土高原重要产区只能达到10-15吨/公顷,全国平均单产18吨/公顷。总体来看我国苹果产量虽占全球产量一半以上,但整体生产力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
在栽培制度上,我国90%以上的苹果园是在80年代-90年代初期大量种植的,主要采用乔砧密植的传统栽培制度。树体高大,枝量多,树冠郁闭,致使花芽形成难,结果晚,产量低,优果率低等问题十分突出。国际上苹果生产正在向矮砧密植,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方面发展。果园均采用宽行、密植的栽培方式,采用易于修剪管理的细纺锤和高纺锤等树形,便于机械化操作。在规模化生产方面,我国苹果生产仍以家庭为主,经营规模小,缺乏有效的组织,在陕西,果农户均经营面积仅2亩左右。而在日本,作为骨干的苹果农户栽培面积能达到36亩以上。在标准化方面,我国整体乔砧果园密闭程度高,导致机械化程度低,大部分果园的耕作、施肥、喷药、修剪都是人工完成,用工量巨大,效率低,成本高,标准不一,没有标准化,很难推动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形成。在抗风险方面,由于种植散户化,抗自然风险能力不强,对于自然灾害的认知和预警能力较差,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且因抗灾成本大,散户也无力承担。价格波动风险方面,目前散户种植的模式,往往没有价格决定权。每年苹果集中采收以后必须尽快出售给贸易商入库,果农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价格的一方。
我们认为苹果期货的上市能引导市场优质优价的预期,促进我国苹果产业的转型升级。首先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有利于平抑现货价格的涨跌,减少价格波动对于产业造成的伤害,前提是现货商懂得运用期货工具。期货最早发源于芝加哥玉米市场,早期在玉米现货交易中人们发现,当玉米收割后,价格总是因短期的供大于求而大幅下跌,而到了作物年度末期,却往往因为玉米供小于求而大幅上涨,商人们为了平抑农产品价格的季节性波动,发明了非标准的远期合同,后来逐渐变成标准化的期货合约。随着期现公司和现货贸易商的介入,苹果期货也应发挥出期货应有的功能——远期价格发现。本轮苹果期货价格的上涨,正是这一功能的体现,产业参与者可以参考远期合约价格,合理制定库存计划,合理安排苹果出库节奏,平抑现货市场上的价格波动。
其次,目前国内水果市场上的供需矛盾是优质水果的供应和人民日益向上的需求不匹配,优质水果供不应求,需要增加进口满足需求,而中低档劣质水果供大于求,价贱伤农。苹果期货以国标一级为交割标的,是非常明智的举措,能让市场发现优质优价,鼓励农户和企业种植优质优价的苹果,尽快改变目前苹果产业存在的种种不足,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因此对于纸加膜苹果是否可以参与交割,市场仍存在较大的分歧。
最后,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建立,有助于推动我国发展成为农产品信息化强国。美国之所以成为农业强国,除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与其强大的芝加哥农产品金融市场和农业信息化建设密不可分。美国农业部和各类农业资讯机构有数万名雇员分布在全球各地,为市场收集各地农业和天气数据,引导农产品期货价格走势,帮助农民制定种植决策,合理分配资源。中国农产品金融市场的完善,也能够起到相同的作用。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