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南:华为靠自主创新,现在可能比联想要快十倍
2018-05-23 17:18:52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王丽
过去的存储要建一个存储网络,用以太网技术、TCPIP的技术去做。现在,中关村的一家创新公司在国际上提出不用这个技术,用简单的SAS交换电路、交换技术。如果我有足够的容量,在一个扩大的范围内,直接用SAS设备总线的交换技术,非常简单。
存储盘包括机械盘或者固态盘,用以太网技术,通过很多传统的技术和媒介、交换机的介入,计算机和模拟存储器打交道,难以控制结点,而且费用非常高昂。而现在用了它的技术,可以控制结点,存储服务器和下面的模拟盘之间,基本没有什么中间环节,直接从设备总线交换,成本大幅度降低,性价比方面却有十倍以上的提高。
我们国家在互联网发展的这个阶段,不一定要使用别人已经成熟的方式和技术,而是可以另辟蹊径,用一些所谓非对称技术,使用完全不同的途径达到同样的目的,也许结果会更好。对于非对称技术,我所举的例子不一定合适,但是我们需要试图来理解。
2. 以安卓为主导的操作系统很难保证信息安全
再举一个例子。如今,以华为、小米为代表的手机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最大,华为已经开始与苹果竞争。这种情况之下,目前最好的代表,比如华为手机,它基本上从芯片到核心部件一直到云服务都是自己做的。唯一的弱点就是中国的手机操作系统目前基本上还是在安卓操作系统上进行改造。
用别人的操作系统是有问题的,数据信息难免被别人掌握。那么从信息安全的角度来讲,能不能有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我们全国有几亿部手机,却没有自己的操作系统,那么,所有的信息实际上最后可能都被外国公司控制了。从大数据角度来讲,国外对我们的经济社会了如指掌,对隐私信息安全来讲也是一个风险。
我们希望中国有自主可控的、安全的移动操作系统,但是这个也是非常困难的。成功的案例现在有两家,苹果和安卓是很成功的。GOOGLE号称有150万APP,跟随它的微软操作系统,在手机上可以用,在电脑上也可以用。但是微软进入得比较晚,操作系统还是以苹果和安卓为主导。
在软件领域,先入为主非常重要,形成垄断以后,很难被颠覆。微软试图用Winservice进入手机,它的应用商店就有70万个,但是现在还不太成功,用微软手机的用户量太少了。如果中国也学微软这种做法,用一套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去与苹果、GOOGLE正面竞争,也会存在很多困难。
我个人的看法是,也可以由第三方证明。目前国产操作系统从继承版权等很多角度来看,很难达到自主可控的要求。如果要真正达到要求,可不可以把安全与生态系统分成两块,一块是一般性操作系统,另一块是安全的。然后可以划分为两类应用,一类是免费的,应用于普通的聊天、上网、看视频之类,另外一类是付费的,可以用于重要的会议和需要加以安全保护的重要信息等。
假如我们实现了这样一个双系统,那么还会有三种场景。
第一种场景,假如在公司工作的时候有工作手机,回家的时候有生活手机。一旦进入办公区,系统会自动把你的工作部分激活,一般的部分关掉;第二,假如某些操作,比如支付的时候可以转换到安全模式;第三,输入验证码的时候会转换到安全系统,防止信息被他人窃取。比如验证指纹、验证视网膜等这些生物特征认证的时候,这些特征如果被人掌握了,是相当可怕的,针对个人隐私会有很大的风险,那么这类操作就可以用安全系统来做。
现在硬件条件很好,手机可以支持双系统,等于有两部手机,可以随时切换。这并不是什么新的发明,我们单位正在做,而且是两个系统一起做。按照习主席有关于科技创新的指示,中国一定要做出不受制于人的操作系统,这是我们的目标。鉴于微软正面竞争的弱势,我们希望采用双系统的办法来解决推广。
事实上,历来中国都是这么做的,从两弹一星、北斗一直到现在的中国OS双操作系统,都是集中力量、集中优势来做一件事。一个北斗就可以和GPS竞争,操作系统也一样,做一个就够了,做十个不成功的不如做一个成功的。
目前来讲,要想不受制于人,希望将来可以发展出中国主流的移动操作系统,先从安全领域做起,用于支付、重要的信息、需要保密、通话的信息等等。未来,我们希望在知识产权、技术能力以及供应链上都能够满足自主的要求,可以实现安全认证的世界标准。
3. 引进和自主创新哪一个更快?
那么,到底是用引进还是自主创新?这方面还存在争议。到底哪一个更有优势?应该由实践说了算。有些仿制不可能达到习主席所强调的不受制于人,而已经消化吸收再去创新是很成功的,比如高铁。但是信息比较难做,有网络安全、大国利益的问题,有控制的问题、有垄断的问题,信息领域的界限不是很清晰,首先都分不出来,还要全盘消化吸收,这是非常困难的。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