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联想被推上舆论风口浪尖。网络上有质疑称,联想在2016年两次3GPP会议上,没有支持华为提出的5G技术标准,致使其败给高通等外国厂商。
昨日,针对这一风波,联想集团副总裁、联想研究院企业服务云计算研究室、无线研究实验室负责人黄莹博士在联想北研的会议室,向多家来访的媒体,讲述其经历3GPP“投票”全过程。
两次会议,多轮表决,最后时刻,联想及摩托罗拉将控制信道的表决投给华为提出的Polar方案。这中间经历了什么?有哪些激辩和转折?寻找中国创客(ID:xjbmaker)将详细梳理。
里斯本三次博弈
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是全球影响最大的通讯标准化机构,主要协调各组织形成通讯领域的标准制定。
黄莹介绍,3GPP会议的规则并不是让少数服从多数,而是看有多少成员有异议,如果异议大,就要重新提一个方案,最终的目的是让所有成员达成共识。
联想5G投票争议一共涉及3GPP第86次和第87次会议。
2016年8月,3GPP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第86次会议,主题是讨论5G编码技术方案的提案。这次会议共提出三个方案,一是LDPC,高通、三星、中兴、小米等表态支持这一方案;二是Polar,华为、海思、中国联通、展讯、德国电信、沃达丰等选择支持该方案;三是Turbo方案。
据介绍,LDPC码是一项较为成熟的编码原理,于1962年提出,已大规模商用。Polar码相对较新,于2008年提出,华为在这一领域投入较多,但在2016年底尚未大规模商用。
黄莹回忆,在这一阶段,联想和摩托罗拉未做出表态。由于各方态度不统一,会议没有达成共识。
2个月后,在葡萄牙里斯本召开了3GPP第86次第二阶段会议。
黄莹表示,这一阶段的会议发生三轮博弈。
第一轮,一些公司如高通、三星等认为LDPC方案更适合,而另一批公司例如华为提出用Polar的方案。在这一轮中,联想及摩托罗拉表态支持LDPC方案。两种方案的投票比例为29:27。官方会议纪要也证实了这一结果。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