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中兴、调查华为,贸易战迎来了升级版!
2018-05-20 17:07:1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王振洲

图片来自网络
4月25日深夜,据媒体报道称,美国司法部、商务部和财政部正在调查华为技术公司是否违反了美国对伊朗的制裁措施。
这距离上次中兴被美国“封杀”,不到10天。那是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称,美国政府在未来7年内禁止中兴通讯向美国企业购买敏感产品。
虽然目前尚不清楚美国对华为的调查进展到了什么程度,以及展开调查的具体指控是什么,但一旦华为违法出口伊朗的证据被找到,就极有可能会和中兴一样,遭受重罚。
其实这也不是美国政府第一次调查华为了,在此前的2013年和2016年,美国都有调查过华为,华为在美国市场开展业务曾屡次受阻。
而在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的当下,美国一而再地给中国科技企业“找麻烦”,比以往更易引发担忧。
为什么美国频频向中国科技企业发难?对华为等企业有什么影响?我国政府或是企业又该如何应对呢?来看看大头们的观点吧。
缺乏证据证明美国故意找碴儿,具体层面的问题要具体分析
国际关系学院校长助理达巍:
首先,现在确实有两个事实:
第一,美国政府正在调查华为。
第二,美国政府中以纳瓦诺为代表的部分人,对于中国在高端制造业上取得的技术突破,是非常忌惮的,也存在一定不满。他们很可能会倾向于用各种手段来压制中国的相关企业,包括制裁中兴、调查华为等。
但是这两者之间是不是因果的关系,现在还不能下定论。因为华为现在还处于被调查的阶段,最终的结果怎样还不知道。美国故意给中国技术企业找碴儿的可能性存在,但是我们现在还缺乏足够的证据链条来做出相关判断。
其实,在美国内部有不同的派别、不同的声音。除了前面提到的部分人对中国贸易问题持有比较强硬的态度外,另一些人的想法是不太一样的。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的目的未必就是要打压中国的企业或是技术,他们更关心的可能是具体的政策问题,比如知识产权、市场准入等。
因此,我认为中美经贸摩擦可以分为两个层面来看:
其一是政策或技术层面问题,比如中国的知识产权的保护程度如何、市场的开放力度是否够大、外资企业有没有获得公平的市场待遇等。
其二是政治层面问题,涉及产业竞争、经济竞争、模式竞争等。
对于前者,中美两国的长期目标实际是一致的,包括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大市场的开放力度、保护外资企业获得相对公平的市场待遇等。双方的差异主要在于速度和程度差异,这个层次的矛盾理论上是可以化解或者缓和的,我们要防止后者的存在和激化将前者也政治化了。
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和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将在未来数日率领代表团前往中国磋商贸易问题,如果中美双方能在前述技术层面取得进展,就会缓和目前的紧张局势。反之,一旦技术问题衍化成政治问题,对于中美双方来说都是不利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丁一凡:
中兴、华为是中国5G通信的带头羊,是领军企业。而美国非常担心中国在5G通信上领先,因为中国一旦在5G通信上面树立了标准并实现商业化,那么未来在该领域,美国就要跟着中国走了。
所以,美国这么做不是一般的商业摩擦,而是一个技术战争的手段。这是贸易战的升级版,不是偶然,是一步一步来的。
美国对中兴的制裁属于单方制裁,就像把岳飞处死一样,莫须有,没有什么道理。如果美国要制裁华为,可能比制裁中兴要难一点。美国唯一能制裁华为的方式还是禁售,因为华为也有一些零部件是从美国进口的,有可能会不允许美国企业对华为出售这些产品。
如果美国制裁华为,会对华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假如华为不能马上找到一个替代的厂家来供应同样产品的话,就会供货中断。但是这对美国的影响更严重,就等于美国政府破坏了美国企业的信誉。
就中兴、华为两者来说,华为受到的冲击应该比中兴小。也就是说中兴对美国企业供货的依赖要大于华为,所以中兴受到的影响要大于华为。但是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华为和中兴等中国企业以后都不敢订美国企业的货了。因为订美国企业的货太危险,将来美国企业会失去一大块中国市场。
我觉得现在中国政府还算比较克制,如果中国也对美国的企业搞一通调查,也制裁一个美国企业,那才叫真正的升级,我们现在还没做。
注:以上观点摘自丁一凡接受网易研究局采访时的回答
华为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企业,威胁到了美国先进制造业的优势地位
财经专栏作家向小田: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