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能对OPPO的“技术”一无所知
2018-05-18 07:39:2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王振洲
普通摄像头无法完成需要景深信息的3D摄像,这就需要专门的3D景深摄像头。目前3D摄像主要有三种技术方案,分别是OPPO这次采用的结构光技术,还有ToF(Time of Flight)和双目测距。ToF又叫飞行时间3D成像,是通过给目标连续发送光脉冲,然后用传感器接收从物体返回的光,通过探测光脉冲的飞行(往返)时间来得到目标物距离。双目测距则是利用双摄像头拍摄物体,再通过三角形原理计算物体距离。经过验证,ToF技术现在还不成熟,双目测距虽然广泛应用,但算法复杂且精度不高,目前结构光技术更适合智能手机这类的消费级智能终端。

3D结构光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结构光投射特定光信息到物体表面,由摄像头拍摄投射到被测物体的三维光图形,拍摄图像再交给采集处理系统处理,获得被测物体的表面数据。当摄像机和投影设备相对的位置一致时,投射到被摄物体表面光线的畸变程度能够反映物体的深度信息,因此得到的图像就是带有深度信息的3D图像。
结构光技术目前包含结构散斑、结构编码和相移条纹三种技术方案,可以简单理解为投射光线为点、线、面不同方案的三种模式。相较于普通摄像头,3D结构光可以达到毫米级深度准确性,扫描速度也很快,不过对被测物体的距离要求比较高,需要在20cm-1m之间,不过它更大的优势是在暗光环境下,也能够迅速测出物体的深度信息,这是普通摄像头做不到的。IT之家小编在现场使用OPPO提供的原型机进行3D人脸识别的体验测试,活动场地光线并不充足,但是无论是人脸信息的录入还是解锁,都能够快到让人感觉不到中间的过程,这是切实的体验,很值得期待。
构建一个丰盈而真实的虚拟世界,3D是不可缺少的基础技术,这是包括微软、苹果在内很多科技公司孜孜不倦努力希望实现的一个愿景,也是市场的蓝海。其实3D结构光技术的运用,不仅仅在VR层面,OPPO看到的,还有3D美颜、3D人脸重建(例如可以运用于本次演示中的视频通话)、3D AR(例如视频、直播中更真实的动画贴图)等等,还有3D人脸支付,更加安全和方便。OPPO表示,目前他们在3D人脸安全支付方面已能达到很高的技术标准。具体大家可以参考下面的数据:

文章开头所谈到的3D人像实时通话,自然也是一大应用场景,它能够让远隔千里的人们通讯交流时仿佛近在眼前,仿佛触手可及。本次活动中的通话演示,算是这一愿景的“初级版本”。实际操作过程中,由手机RGB和3D结构光摄像头获取被测物体的RGB图像信息和深度信息,然后通过5G NR、5G基站、5G核心网等5G基础设施进行传输,接着抵达对应的服务器进行RGB和深度信息的处理,最终输出为3D视频传送到显示器中。如果后期使用3D/VR/AR全息显示设备,那么对话的过程会更加逼真。


至于市场前景更加庞大的3D AR/VR游戏应用,也等待着科技公司门进一步探索。看过《头号玩家》的小伙伴相信能够理解。

总结
未来的世界是立体的,这背后需要成千上万的基础技术进行支撑,IT之家小编觉得,今天OPPO所展示的成果或许看起来还没有最终成熟,但它提供了一种可行性。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也起于产业各方的共同建设,每一项技术的进步,都值得敬佩和尊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