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联想,还投了华为一次票
2018-05-14 06:34:3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冬梅
“联想在国际5G标准的投票给了谁”的纷争,终于在华为的声明中收场了。
华为感谢联想在 2016 年 11 月投票中的支持,联想携手华为共同推动 5G 产业发展。是个皆大欢喜的结果。

回溯此前层出不穷的信息,“如何看待联想不给华为投票?” “联想在 5G 标准上支持高通,却不支持华为”……为什么人们对两年前联想在 5G 标准上的投票如此重视,以至于大家纷纷谴责联想的投票选择?
“华为输了”是关键
在最初曝出的帖子当中,原贴是这么描述结局的“华为微弱劣势输了,没有成功拿下。联想的两票功不可没。”华为输掉什么了?没有成功拿下什么?整个帖子关键信息的缺失,让人们的注意力全集中在了结果上。

然而原贴所描述事件的最终结果,是高通主导的 LDPC 和华为主导的 Polar 各自分别赢得了 5G 标准中 eMMB 应用场景下的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
这里提到的 eMMB 应用场景,是3GPP 定义的三种 5G 应用场景其中一种,其他两种分别是 mMTC 和 URLLC,其中 eMBB 场景商业价值最高。该场景可通俗理解为我们平时使用的蜂窝数据流量,因此数据编码的应用技术归属,将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
而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好比是并行的两条通道,前者主要用于传输机器指令和同步参数,后者主要用于传输数据信息。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数据信道的编码技术与用户数据的隐私直接挂钩。有部分用户认为,华为主导的 Polar 码虽然确定在控制信道中使用,但是更为关键的数据信道仍然采用美国企业高通主导的 LDPC。从信道的重要性来说,华为还是输了。
华为只赢了一次,高通赢了另一次。联想的第一次投票选择,导致华为输掉了数据信道的主导技术,没有全部占据胜利。这是联想被诟病的主要原因。
但是联想的声明仍然回避了这一点。
联想两次投票和两次站位
面对舆论压力,联想发出的声明,声称在投票中支持了华为。然而被发现事实上 5G 标准投票共进行了两轮,联想声明中的那一次是第二轮——真相逐渐浮出水面,这是好事。
参与这两轮 5G 标准投票的编码方案共有三种。以高通等美系企业为代表的 LDPC,以华为等中国企业为代表的 Polar Code,以及法国等欧洲国家支持的 Turbo 2.0。不同的方案后方是企业各自的立场,甚至是国家之间的博弈。因此讨论过程十分激烈。
第一次,2016 年 10 月,葡萄牙首都里斯本,3GPP RAN1 86 次会议。旨在讨论并确定 5G 标准中 eMMB 场景下的数据编码应用技术归属。会议上提出了 4 种数据信道解决方案,分别是:1.只使用 LPDC;2.只使用 Polar;3.Turbo 和 LDPC 一起使用;4.Polar 和 LDPC 一起使用。联想和 Moto 支持了第一种方案,并在随后的“长码用 LDPC+短码用 Polar”的投票中,表示了反对,而大多数中国企业恰好支持“长 L+短 P”的方案。这里是最受争议的一处。

由于整个讨论过程实在太激烈,各方到会议结束也未达成一致,因此最终会议只确定了数据信道的长码是 LDPC,数据信道的短码及控制信道留到下一次会议再做表决。
第二次,2016 年 11 月,美国里诺,3GPP RAN1 87 次会议。这次会议上,联想均站在了 Polar 的一边,数据信道短码和控制信道都投给了 Polar,此处便是联想声明所指。会议最终决定,华为主导的 Polar 以 55 家的绝对支持拿下了控制信道,数据信道的长短码则都采用高通主导的 LDPC。

联想为什么这么做
联想与高通的关系一直很密切。早在联想着手 5G 技术时,高通就是其紧密而深度的合作伙伴。2016 年,Moto 推出搭载了高通骁龙 820 处理器的 Moto Z 模块化手机,同年便有消息称,该手机通过增加模块的方式抢先用上 5G 技术。两年后 2018 年 1 月的 CES 上,联想总共揽获 80 多个奖项,其中有 2/3 的奖项都有高通的身影。
从商业的角度考虑,联想支持高通主导的 LDPC 方案,更利于今后自家产品的应用,似乎无可厚非。但反对“长 L+短 P”方案,耐人寻味。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