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半导体往事:天降大任于谁?
2018-05-02 08:37:20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冬梅
根据著名分析公司Gartner的数据,2017年全球半导体行业收入为4197亿美元,比2016年增长22%,三星电子以14.6%的市场份额超过英特尔的13.8%,终结了英特尔自1992年起的全球第一大芯片厂商的地位。2017年三星半导体收入612.15亿美元,比2016年增长52.6%,英特尔增长了6.7%,收入为577.12亿美元。
三星在存储芯片领域有强大优势,2017年存储芯片价格总体一路上升,缺货明显,三星收入大增。未来存储芯片价格很可能走低,因为产能会大增,特别是中国武汉的长江存储估计在2018年底到2019年会实现量产。但是,三星作为半导体巨人的地位今后相当长时间难以撼动,其经验也值得借鉴。

应该发展附加值高的尖端产业
1938年李秉喆成立三星集团前身“三星商会”。1969年三星电子成立,在70年代上半期主要生产冰箱、洗衣机和黑白电视机。三星电子当时没什么技术,有技术的日本公司不愿意转让彩色电视机技术,所以只能从黑白电视机入手。具体做法是:从日本索尼进口黑白电视机的成套散件和基本组装技术,生产低档产品,再贴上日本三洋的品牌销往海外低端市场,第一批12英寸黑白电视机就销往巴拿马。三星还出资与三洋、住友商社合资成立三星三洋电器。
不过三星并不满足于此,而是努力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外国技术,同时在内部全力消化吸收关键技术,并根据韩国国民的特点进行技术改良,1975年开发出经济型的12英寸黑白电视机。这样虽然零部件还靠进口,但三星已经掌握了必要的技术,1976年开发出14英寸彩电,1979年开发了微波炉,1984年开发了录像机,1989年开发了便携式摄录像一体机。
1974年12月,三星通过收购韩国半导体公司一半的股份进入半导体产业。韩国半导体产业起源于60年代中期,是从利用外资进行晶体管的封装开始的。1979年,三星收购韩国半导体公司剩余股份,改名三星半导体,1980年和三星电子合并。
三星进入半导体,是集团董事长李秉喆的小儿子李健熙的建议。当时集团高管都反对,李秉喆也很犹豫,但曾在美国留学的李健熙认为,韩国资源匮乏,未来将是一个信息科技世界,应该发展附加值高的尖端产业。他甚至是先用个人的资金买下韩国半导体公司的股份。

|三星集团的三代掌门人:李秉喆、李健熙、李在镕
一开始,三星半导体的情况和最早做电视时差不多,没有技术,质量也不行。1977年通过“逆向工程”开始生产晶体管,但集团下属企业也不愿意用,三星半导体差点倒闭。(注:逆向工程即对目标产品进行逆向分析和研究,演绎得出其处理流程、结构、功能特性及技术规格等设计要素,以制作功能相近、但不完全一样的产品。)
为了在技术上突破,三星大量聘请日本半导体工程师利用周末到韩国传授技术。1980年代初期,李秉喆决心进入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市场,1983年他更发表《东京宣言》,说“我想以我们民族特有的强韧精神和创造力为基础来推进半导体事业”。三星初入DRAM市场,抓住了美国美光科技遭遇资金困难的机会,从美光购买了64K DRAM技术,并高薪聘请在美国半导体公司工作过的韩国人,给这些技术人员的工资比三星电子总裁还高几倍。后来更在美国建立研究中心,配备相同生产设备,让技术人员培训从韩国来培训的工程师,他们接受技术培训后回到韩国本部,夜以继日地拼搏。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