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原来这才是阻碍中国苹果产业的真正瓶颈所在!

2018-04-25 16:01:1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秋军

   据多方统计,进入4月苹果库存剩余4到5成(去年同期剩2到3成),达到历史高点。如今已近清明节,苹果口感将急剧下降,苹果消化库存的时间已经不多。加之应季水果陆续上市的冲击,苹果销售压力巨大。

   近年苹果市场行情一直不乐观,虽有起伏,却整体呈下滑趋势。同为大众水果,近年来柑橘却表现抢眼。出现这样明显反差的现状,很多分析认为是苹果供大于求。的确,2016年全国苹果种植面积3486万亩,产量4388万吨,占全国水果总产量的24.2%,人均苹果占有量31.7公斤。供给量确实够大!

原来这才是阻碍中国苹果产业的真正瓶颈所在!

   但是,2016年全国柑橘柑橘面积3751万亩,比苹果还多出265万亩;产量3765万吨;人均柑橘占有量27.2公斤。柑橘整体价格、市场表现却要优于苹果很多。


   供给关系,还是苹果行情低迷的头号原因吗?

   笔者观点:供大于求固然是苹果市场行情低迷的重要原因,但对比柑橘来看,品种结构可能才是决定市场行情的深层次原因。


   苹果和柑橘的品种结构截然相反。

   苹果:独尊富士、一统江湖?我国苹果品种呈现“独尊富士”的现状,早、中、晚熟品种搭配不合理,目前陕西70%的面积和80%的产量以晚熟品种为主。所以苹果鲜果上市时间非常集中,销售压力集中。

原来这才是阻碍中国苹果产业的真正瓶颈所在!

   富士苹果面积占该省苹果总面积百分比

   截止2016年,我国苹果冷库、气调库贮存保鲜容量是1300万吨,仅占产量的三分之一;若无贮存保鲜措施,苹果自然保鲜可以到12月。那么意味着:三分之二的苹果产量集中10—12月里完成销售。

原来这才是阻碍中国苹果产业的真正瓶颈所在!


   柑橘:百家争鸣、各霸一方?

   全国柑橘品种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温州蜜柑、椪柑、脐橙、砂糖橘早已耳熟能详,还有当下流传的“柑橘四小龙”——四川的“春见”、广西的“沃柑”、浙江的“红美人”和湖北的“伦晚”,以及“未来的”大雅、金秋砂糖橘更是传得沸沸扬扬。

   早、中、晚熟品种,加之已经普及的留树保鲜技术,使全年鲜果上市期基本没有空档。从而避免“扎堆上市”带来的销售压力。

   在消费者眼里:苹果=红富士,柑橘=蜜桔、砂糖橘、脐橙、柚子、不知火、耙耙柑等。富士几乎一肩挑起31.7公斤的人均消费量,而柑橘却“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富士苹果的好兄弟在哪?有人曾报道全球10大最好吃的苹果品种,有6种来自日本。如:金星苹果、日本王林苹果、日本千雪苹果、日本陆奥苹果。不仅日本,新西兰在苹果品种选育、推广也有很大的突破。

   反观国内,只是不断在富士基础上选育或杂交出抗性好的、颜色有点差别的品种。然而吃着、看着有多大区别呢?品种多样化、产区差异化,或将是中国苹果的出路。

作者:中欧果聊;来源:冠果数据;农产品期货网转载本文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并不表示本网认可文中作者观点。若转载文章作者有认为本网有不妥之处,请致电本网010-51289506联系,本网将立即与您磋商并解决相关事宜。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