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款手机低200元卖,华为为什么如此“残忍”?

2018-04-22 08:17:2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冬梅

如果我们现在梳理华为手机的产品线,就会发现虽然余承东前不久说华为新机的价格会越来越高,虽然华为品牌有了Mate和P双旗舰系列,荣耀品牌也有了数字和V双旗舰系列,但是华为对于中低端机仍然非常重视:华为品牌旗下仍然还有售价只有999元的畅享7(3GB+32GB);荣耀本来就是定位于中低端,千元以下更是有一大把的畅玩系列产品。

那么,为什么华为/荣耀对于中低端市场仍然如此重视,并且采用如此“残忍”的“低200元”定价策略呢?

老冀认为,这其实也是华为多年的经验总结。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有个著名的“王小二卖豆腐”的理论,核心就是要把价格做得足够低,低到新进入者没有利润,自然也就不进来了。

而华为过去的很多竞争对手却信奉“撇脂战略”,凡是业务的利润率低到一定程度就卖掉,典型的就是爱立信,手机利润率低卖了,固网做不起来也不做了,甚至就连无线系统设备的很多周边产品也卖了。说句不好听的话,最后就剩下能够提供精品裤衩的能力了。结果客户说我要全套服装,只好傻眼了。

如今做手机,华为仍然是王小二卖豆腐,前一段时间任正非特别强调要重视低端机,并要把原来高端机的技术用到低端机上面。这个做低端机的任务,华为品牌承担了一小部分,荣耀则承担了一大部分——荣耀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把擅长做低端机的小米钉死,让老大哥华为赚点钱。

王小二卖豆腐,最后的结果是别人都卖不下去了,而王小二还能赚钱。“低200元”的结果,就是荣耀不怎么赚钱,但是华为品牌赚钱,最后整体算下来华为消费者BG还能赚不少。目前手机市场的形势,似乎正朝着华为预想的方向发展。

两大壁垒:管理哲学+平台能力

有人说,就你华为会玩,别的国产手机难道不能如法炮制?可是事实是,中兴也推出了努比亚,OPPO做了个一加的马甲,金立也曾经投资了IUNI,他们其实也都想这么玩,可是却都没有荣耀那么成功。

难道是只有华为会玩?还确实是这么回事。老冀认为,这是因为华为构筑了厚厚的两堵墙作为竞争壁垒:

第一堵墙是管理哲学。

就像老冀的朋友、原华为蓝军孟庆祥在《不可知论,是华为决策哲学基础》一文中所说的:

“华为从来不会放弃现有的利基业务,全力赌新业务。”

“华为是在保障自己活下去的同时,把竞争对手熬死了。”

“华为就是不可知论,(先)下一个初步的结论,相反的做法也不能排除。”

华为的管理哲学是未来不可知,必须多方下注才能确保生存。在这样的管理哲学指导下,明知道荣耀下的数字系列和V系列会有冲突,没关系,两个都往下做,内部PK,看谁更能够被消费者接受。

四年多之前华为决定做荣耀品牌也是一样,既然当时小米把互联网手机这条路跑通了,为什么自己不试着做一做?做好了就接着做,做不好关掉就是了。刚开始做荣耀的时候,华为丝毫不在意业界的嘲笑,对小米进行“像素级模仿”,直到摸索出属于自己的模式,在国内市场反超小米。

“不可知论”管理哲学让华为始终保持一种不安全感,始终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甚至还鼓励内部“残忍”的厮杀。老冀发现,在1000-4999元的每个1000元价格档,华为/荣耀都会至少布置两个产品系列分兵把守:例如在2000-2999元这个千元档,华为品牌派了Nova和麦芒,荣耀品牌则放了V和数字两大旗舰。

资料来源:华为商城vmall.com

与华为相反,大部分国内手机厂商的老板则信奉“可知论”:我的电脑做得这么好,用同样的方法一定能够做好手机;我的家电做得如此成功,照着做手机一样能够成功;我的线下渠道做得非常好,线上不懂就干脆不做了……最后的结果就是不进则退。

第二堵墙则是平台能力。

华为/荣耀手机业务能够成功,还在于华为拥有雄厚的平台支撑能力,这个平台既包括技术平台,也包括管理平台、人才平台。

大家仔细想想,华为/荣耀手机的核心差异化在哪里?老冀认为,还是在AI(人工智能)上面。为什么别的手机厂商说AI不太让人信服,而华为却能够令人信服呢?因为华为有自己的麒麟芯片,里面确实有NPU呀。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