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米和 OPPO、vivo 越来越像了

2018-04-19 12:24:4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王振洲

成功者总是引人模仿。

小米和 OPPO、vivo 越来越像了

刚刚过去的一场手机新品发布会上,主讲人花最多的篇幅介绍了新品的拍照功能、其次是手机的材质工艺。反倒是处理器的介绍篇幅成了配角。

会场大屏幕上亮出当红艺人手持新机代言帅照,这是整场发布会的高潮,所有的粉丝都在大声呼喊,仿佛他们会领到额外收入一样。随即这类照片也成了新品在后续宣传中的重点物料,微博、地铁、机场都不鲜见。

说了这么多,讲的是 OPPOvivo 这俩表兄弟?其实我说的是小米,那款新品就是刚刚发布的 MIX2S。

小米和 OPPO、vivo 越来越像了

除了产品以及宣传上侧重点越来越有 OV 的影子,在渠道上,小米对于线下店的重视也在向 OV 靠拢。先不说小米线下网点在最近一两年的快速扩张,他们去年十一月在深圳万象天地开出的第一家旗舰店就完全有别于其余的“小米之家”,它华丽、气派、细节考究,位置显眼。而这些其实是以往以线下为主打的 OV 旗舰店最常具备的特点。

小米和“互联网手机”

要知道小米一开始不是这么卖手机的。

时间回拨到 2011 年 8 月,小米手机横空出世,由于拥有 1.5GHz 高通 MSM8260 双核处理器、1GB RAM、800 万像素摄像头,以及 1999 元的“成本价”,这款以现在的眼光来看颇具试水性质的初代一经发布便获得了三十万米粉的垂青,可谓一炮而红。

随后,从 2011 年的 30 万台出货到 2012 年的 719 万出货,小米凭借小米手机 1S、小米手机 2 等产品实现了出货的几何级增长,由此小米手机正式在竞争激烈的中国手机市场站稳了脚跟。这时,那款创造了历史的小米手机也被业界视为“互联网手机”的滥觞。

何为“互联网手机”,乃至一个更大的问题,何为“互联网思维”?

这是一个宽泛的问题,很难给出书面有完整准确的定义(这样的概念总是随不同的行业大佬的说法而产生细微的差异)。但大致上,和小米手机一样通过互联网来卖手机,以及同样具备“硬件不挣钱”、“生态来弥补”等特点的手机都可以被视为“互联网手机”。

成功者总是引人模仿。

由于小米的成功被认为是线上销售和互联网思维的成功。所以在小米手机出现后,国产手机行业开始掀起了一股“学小米”的热潮。在“互联网思维”概念风头最盛那几年间,国内手机市场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一堆没有听说过的手机品牌,打着超高性价比、亏本价和线上销售的旗号,让中意的消费者定时抢购;没有高性价比互联网品牌的传统厂商,创造一个这样的互联网品牌也要让消费者定时来抢。

在那个时候,如果哪个厂家说自己是主要通过电视广告、明星代言来宣传,通过高成本的线下渠道来铺货,一定被充满“互联网思维”的各位认为是上个世纪的产物。

“呵呵,古典智能手机厂家”。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来到了 2015 年,原本顺风顺水的小米迎来了一个更狠的学习者,那就是乐视手机。

这里插一句,回过头来看,2015 年对于手机这一行真是一个疯狂的年份。一方面,各种小的互联网手机占据了不小的关注度,如大可乐手机、小辣椒手机;另一方面,一些后台深厚的互联网手机也大量烧钱,据称,乐视手机当年亏了十亿,而奇酷手机亏损两三亿。

小米和 OPPO、vivo 越来越像了

“你四核处理器,我就八核处理器;你有生态链,我就生态化反;你 2299 元起,我就 1499 元起;你是表面上亏钱,我是真的不赚钱”——从贾跃亭在发布会上公布的主要手机 BOM 成本和最后售价来看,小米 Note 有 20.4% 的加价率,而乐视手机 1 亏了 0.7%。或许这才是“做手机只是交个朋友”?

但小米肯定没把乐视当朋友。尽管乐视对标的主要是苹果,但因为售价、宣传套路和定位相似,且乐视的性价比(注:这处为“性能/价格”)更高,小米被伤得更严重。

还是这一年,代表着互联网思维的小米手机出货量超过 7000 万,排名国内市场第一。但雷军原本放话小米是要出货一亿台的。很明显,这个成绩并没有达到小米内部以及外部资本的预期。而小米距离一亿台差的那两三千万台出货量刚好和乐视手机在那一年所取得的成绩相符。

阳光下的泡沫,看着很璀璨,但不吹都会破。

从 2015 年下半年开始,破产首先成了小型互联网手机厂家的梦魇。

小米和 OPPO、vivo 越来越像了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