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全面屏可以说是手机厂商争相追逐的一股潮流。毕竟在这个凡事都要先“看脸”的时代,屏幕作为智能手机的“门面担当”,当然是集万千瞩目于一身,任何微小的改动都举足轻重。
vivo 同样没有错过这股浪潮,去年的 vivo X20 算是推开了通往全面屏世界的大门。时隔不足半年,顶着爆款“刘海头”的新一代 X21 正式亮相。本次升级的部分虽然不太多,但在外观和屏幕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提升,屏幕指纹等新鲜技术的引入也很有看头。本次爱范儿会重点对这些主要升级的部分进行解析。

全面屏和 Home 键在智能手机身上水火不容。更高屏占比的全面屏是大势所趋,也就意味着 Home 键将不得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之前一直集成在 Home 键上的指纹识别模块也将“无家可归”。因此智能手机厂商一般选择两种解决方案:
一种是壮士扼腕,直接转头拥抱面部识别技术,比如 iPhone X;
一种是退而求其次,把指纹识别模块后置,虽然有点别扭,但好歹算是个继续沿用成熟技术的权宜之计。
而 vivo 尝试了第三种可能,把指纹识别做到了全面屏下。作为全球第一家采用屏幕指纹识别技术的手机品牌,vivo 在今年年初的 X20 Plus UD 上率先尝试了去掉后置指纹模块,主打屏幕指纹识别;而到了这一代 X21 上,则分别提供屏幕指纹和后置指纹两个版本,其它配置基本一致,售价相差 400 元。

在屏幕指纹版的锁屏状态,可以看到在屏幕下方有一个蓝绿色的指纹图样,手指放上去即可解锁,解锁过程中还配合了或像是电路板扩散开来或像是水波荡开涟漪的动画,初试的确十分惊艳。所以,是否值得为了这个酷炫的屏幕指纹多掏 400 元?自然成了我们在选购时面临的最大疑问。
此前 vivo X20 Plus UD 搭载的,是来自 Synaptics 首款量产的屏下指纹识别传感器 FS9500 Clear ID;在 X21 上 vivo 则同时采用了来自汇顶和 Synaptics 两家供应商的屏下指纹方案,这显然是朝着进一步量产化的目的而做出的选择。

但一段时间使用下来,X21 的屏幕指纹的解锁体验还是有待提高的,准确点说是它的表现“不够稳定”,尤其是当大家已经习惯了一触即开的实体指纹体验,屏幕指纹失败几次就容易让人失去耐性。现在的屏幕指纹有点像是在使用两三年前的指纹识别模块,无论是解锁的速度,还是识别成功率,都比现在成熟的电容式指纹慢个半拍。
除了较为一般的解锁效率,它的判定面积也是用户要面临的一个难题。X21 屏下指纹判定面积局限于指纹图样的一小块,并没有一个实体的凹槽能够让你闭着眼就能准确定位,所以从口袋里拿出手机的过程中顺便“盲解”几乎是不可能了。另外它对屏幕材质(柔性 AMOLED),甚至是贴膜也有相应的要求,这和透光性有关,幸好现在 X21 屏下指纹版都会预先贴好官方贴膜。

显然,如果只想追求高效的解锁效率,屏幕指纹并不是一个好选择,相比之下,我会更倾向于使用 X21 的面部识别 Face Wake:它的解锁速度更快,整个交互更舒服自然,甚至可以让你在 80% 的场景中忽视屏下指纹解锁的存在。
X21 的面部解锁逻辑是求“快”的:亮屏后开始识别,成功后直接进入主屏,如果是光线好的情况下,你基本不会看到锁屏界面出现。整个交互效率极高,感觉好像是回到了屏幕不加密点亮即解锁的时代。
但不在锁屏界面停留也意味着你无法像 iPhone X 一样,先判定信息的重要性再决定是否要解锁手机。单纯说解锁速度,X21 显然更有优势,但从实用性来说,iPhone X 这种的“轻交互”也有它的价值,所以两者其实不具有可比性,因为解锁逻辑完全不一样。

另外为了应对光线不足的情景,X21 的屏幕指纹版顶部还配备了专门的前置红外线传感器,这也是后置指纹版 X21 没有的元器件。“近红外”技术目的在于提高暗光和黑夜环境下的人脸解锁效率,如果在全黑的环境下亮屏,便会看到手机额头上一闪而过的红色小灯,具体解锁速度则会根据光线的好坏情况有所区别。这也是对屏幕指纹版的一个实用的补充。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