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访华为何刚:未来手机拍照能满足99%的拍摄场景

2018-03-30 02:43:3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冬梅

  何刚:为什么叫P20,其实从去年到年初到年底一直在想到底是叫P20还是叫P11呢。后来结合我们拍照的性能出来以后大家觉得就应该叫P20,因为这个跳跃是非常大的跳跃,整个的步伐迈的非常大。如果只是要P11觉得还不足以展示它的提升。看到DxO的得分,过去我们提升1分都很难,但这一次我们P20 Pro提升了10分。所以这个整体提升的特别大,所以我们希望在命名上也有一个大的跨步,这是核心的理由。

  第一个问题说AI,我们去年发布的AI是能够具备一些场景识别的能力。但是AI与我们功能的结合还不够多,今天我们AI结合了我们多个功能,第一个拍照,我们场景识别了以后还会自动进入,比如说识别人脸就进入了人像模式,不用再点一下进入人像模式。对于一些不是特别专业的手机用户,普通消费者可能人像模式从来没用过。但是他用了以后会觉得太赞了,所以我们希望能够给一些普通消费者推荐更好的模式。

  比如说我们的超级夜景,能拍的更好,但是大家不知道怎么拍,我现在就通过AI识别给你推荐这样一个场景你直接用,普通消费者也能拍出接近于专业水平的照片,这是一个例子。

  还有AI和我们AIS防抖结合,手持手机无论拿的多么稳它都还会有抖动,镜头速度小于1/20秒或者是1/15秒基本上就是容易糊。我们现在是通过人工智能的学习来理解你抖动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时刻捕捉到图象进行职能的合并。即使手持6秒钟在弱光下一样能拍出非常赞的照片。

  在弱光下拍出很赞的照片其实就是靠的我们AIS能力,就是人工智能对于图象抖动的学习,自动合成非常赞的照片。我相信即使各位带着专业相机如果不带三脚架拍不出来。所以这就是我们希望手机拍照不断地去追赶专业的相机,目前在有一些领域我们都已经超越。因为我们的计算能力比较高,手机的计算能力是远远高于相机计算能力,所以我们有信心未来沿着这个方向会逐渐超越专业相机的能力。这是AI提供的第二个能力。

  第三个能力我们还有一个AI降噪算法。过去降噪就是戴着耳机,风一吹直响,打开这个降噪能力以后就会改善了很多,这里面也加入了人工智能的学习,在不同的风噪下采用大量的风噪数据,根据不同的风噪不同的参数来学习来理解,使得它的降噪性能更好,又提升了一步。

  所以这是几个例子。P20把AI的这种场景识别,不断地学习场景这个能力应用到不同的功能上,结合的应该更加紧密,所以使得每个功能都有一定的性能提升。

  Q:为什么屏幕上方留了一块?

  何刚:首先整个屏幕的进步是不断地走向更加极致的全面屏,这个一定是未来的方向。最极致到什么程度呢,就是整个屏幕都是屏,正面全是屏,别的什么都没有。现在的听筒、摄像头,包括指纹识别这些都是都应该藏在屏幕下面看不到。大家应该知道去年nova 2S发布的时候我们把上下两个额头都减了一半,同时减掉的这部分变成了屏幕,把16:9的屏幕变成了18:9的屏幕。

  这一代我们把上面留了一块,是因为前面还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第一个是前置摄像头,第二个是听筒,还有传感器。这些东西都还需要,虽然有一些解决方案,但是我们认为还不够好。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做了一定的妥协,比如说前置摄像头还是要放在一个比较好的位置才能让我们拍照的时候拍出比较好的照片。

  我们不想妥协自拍的效果,我们依然把前置摄像头放在这样的位置。但是同时我们又做了大量的优化,我们把前置摄像头做得更小,然后听筒采用了浅望式的设计,然后也用了一个微型传感器,使得我们中间留得空间更小。为了保证用户体验,全面屏还留了一些不得不留下来的功能。但是这是走向极致全面屏的步骤,我们未来会把它再往上推,我觉得这是我们未来持续往前推进的一个方向。

  Q:我有一个问题,今天观察了一下P20 Pro的影像,4000万像素,6.1英寸的大屏,这个是在过去的手机产品里面都没有见过的参数,所以我就很想问一下在上游影像产业链这方面P20 Pro和镜头厂商是如何合作的?

  何刚:应该说设计这个拍照系统其实是困难重重的,去年年初我们开会讨论如何再往前走一步,可以拍的更远,同时弱光下也拍的很棒,这里面就要设计全新的传感器,我们找了行业里面最领先的索尼跟我们一起设计传感器。同时我们在镜头部分和徕卡一起找到一些我们现在正在用的一些合作伙伴,我们找到行业里最领先的合作伙伴一起来设计这个模组。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