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8,苹果产业链公司股票还能买吗?

2018-03-21 13:24:5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冬梅

  2018年1月26日,京东方A发布了2017年业绩预告,预计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75亿元-7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98.39%至314.33%。

  持续深耕FPC(柔性电路板)主赛道的东山精密,于2016年收购全球前五FPC大厂MFLX,2017年整合就绪,基于MFLX自身在制程、技术及客户响应方面的优势,嫁接中国动能后公司积极扩产,新动能持续发力迎来业绩拐点。2018年1月30日公告,东山精密预计2017年净利润为5.12亿至5.55亿元,同比增长255%-285%。

  大族激光近期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2017年实现营收115.6亿元,同比增长66.1%,实现归母净利润16.75亿元,同比增长122.1%。立讯精密的年度业绩预告还没出来,但其2017年新进入了苹果的多条供应链,包括AirPods、无线充电、声学和天线,也因2017年年底苹果CEO库克的来访炙手可热。

  存量博弈时代,行业集中度提升放眼全球,2017年智能手机的销售额和销售量仍有小幅上涨。德国市场研究机构捷孚凯公布的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智能手机销售量增长3%,达14.6亿部;销售额增长9%,达4787亿美元。

  不过,随着智能手机的渗透率逐年提高,行业增长率也开始变慢。市场研究公司Zenith的报告显示,根据对52个国家和地区的调查,2017年年底的全球智能手机普及率为63%,2018年将攀升至66%。欧洲和亚太地区在智能手机拥有量上仍处于领先地位。5个市场的渗透率2018年将超过90%:荷兰(94%)、中国台湾(93%)、中国香港(92%)、挪威及爱尔兰(同为91%)。11个市场渗透率在80%-90%,除了以色列(86%)外,其他都位于西欧和亚太地区。

  作为全球智能手机最大的市场,中国的智能手机市场已经出现了下滑。在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公布的最新数据中,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在2017年首次迎来整体性的下滑,出货量仅为4.59亿部,与2016年相比下降4%;其中2017年四季度的表现最为糟糕,出货量同比下滑超过14%,仅有1.13亿部。

  智能手机行业的增长率从2010年到2014年一直维持着高速增长(表2)。2014年之后,由于渗透率提高,而目前的创新和成本无法吸引大量用户换机,手机行业的增长率也开始趋缓,行业已经进入存量博弈阶段。

  虽然行业增长逐渐停滞,但头部集团的领先优势愈发明显。从全球出货量来看,如果以2017三季度全球出货Top6厂商三星、苹果、华为、OPPO、小米和Vivo作为一个整体,这个龙头团体整体市占率持续提升,从2015一季度的约57%提升至2017三季度的约67%。而联想、中兴、LG以及更多中小厂商份额都有不同程度下滑,金立甚至出现严重债务危机,将通过出售资产等方式度过危机。

  不过,考虑到海外的销售,中国手机厂商的总销量大致持平。但各家手机公司之间的分化明显,出货量位列前茅的公司市占率继续提升,小米一枝独秀,华为稳健增长,OPPO略有增长,Vivo大致持平。如果以华为+OPPO+小米+Vivo作为一个整体,根据IDC数据,其整体市占率也已经从2015年一季度的13.7%提升至2017年三季度的32.4%。

  从中国市场来看,IDC的数据也显示了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的事实,前五大厂商之外的其他厂商份额从2016年三季度的34.8%下滑到2017年三季度的24%(表3)。可以看出,国内市场在整体略有萎缩的背景下,优势品牌厂商仍然取得了较快成长,同时机型数量在大大减少,精品化趋势得到强化。

  广发证券认为,智能手机的消费品属性愈发强烈,终端厂商的品牌效应愈发凸显,优势品牌将取得更大的市场空间,而与优势品牌建立起稳定关系的供应链企业将会深度受益,在终端环节进行集中度提升的过程中,产业链各环节也在经历洗牌阶段,强者更强的格局有望产生。

  从总量提升到单机ASP提升智能手机从2015年进入相对存量时代之后就已经不是总量提升的逻辑,更多的是结构性升级和行业分化的逻辑,伴随着集中度提升和消费升级带来高端化的两大趋势。而在一个存量市场中,不仅是销量,利润也更多向龙头企业集中,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广发证券在研报中写道,从iPhone的成长历史中可以清晰看到苹果在销量扩张和ASP(平均零售价格)提升的双轮驱动下实现了连续十年的稳定成长,iPhone 4问世后,苹果曾在3年内维持iPhone的ASP水平在610-660美元的区间窄幅波动,这期间iPhone以跨时代的产品形象颠覆着消费者对于手机的认识,销量连上台阶,依靠量的飞速增长迅速拉动了营收规模。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