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翻版的华为 市场疯狂杀跌之后呈现美丽价格
2018-03-16 16:55:57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王丽
文 | 君临团队
1993年,在深圳湾畔的两栋闷热的简易民房里,49岁的任正非带领着一干年轻人打地铺、搞研发。
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后,华为推出了2000门网用大型交换机设备C&C08。
凭借性能好,以及只有国外同类产品不到一半的价格,华为开启了第一轮高速增长,为通信帝国的大厦搭建好了地基。。
(华为最早的功勋产品:C&C08交换机)
两年后的华强北,时年30岁的贸易商人陈清州,带领着10名员工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C160对讲机。
这是国产对讲机的开山之作,打破了外资在民用对讲机领域的完全垄断。
和年近不惑的任老板一样,而立之年的陈老板也是个信奉技术代表实力的人,他们挖到的第一桶金都没有用来改善生活,而是全部砸在了新一轮的研发上。
正是这种笃信技术的执念,成就了华为,也成就了日后在专网通信领域的小巨人——海能达(002583)。
1
所谓专网通信,指的是在一些行业、部门或单位内部,为满足其组织管理、安全生产、调度指挥等需要,所建设的专有通信网络。
打个比方,宽带、4G等公用网络,属于“互联网”,专网则大抵相当于“局域网”。
需要建设专网的,45%属于涉及公共安全的行业,其次25%属于交通运输行业,其他工商业占比就很低了。
比如电影里,警察呼叫总部支援的对讲设备,用的就是专网通信。
很明显,专网通信更为关注可靠性和安全性,为适应特定工作环境,还要强调防水、防尘、防震、防爆等特性。
这个生意的特点就是,市场规模没有公网大,所以一般大公司都看不上,竞争程度有限,但客户都是不差钱的主,只要你的技术好,再贵也是不眨眼的买买买。
看下面这个中标信息,苏州市公安局采购的一个大单,光是一个无线宽带政务专网项目,标的金额就有近六千万之巨。
果然都是土豪。
可以想象,这块市场是多么的水草丰茂、牛羊肥美。
根据IHS预测,全球专网通信市场2017年达1136亿元,我国专网市场2016年的数字则是141.4亿元。
这块市场的蛋糕,自然非海能达莫属。
2
隔壁华为起家靠的是倒卖香港的电子产品,发家靠的是自主研发程控交换设备。
而海能达起家靠的是自主研发对讲机,发家靠的是收购整合哈工大旗下,以模拟集群系统见长的哈侨航。
2008年,整合完哈侨航之后,海能达的技术实力大增,既能提供专网终端,又能做集群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一下子就从全国大大小小的对讲机厂商里脱颖而出了。
2008年,海能达销售收入6个亿,2011年海能达在中小板上市,当年营收12.43亿,仅3年时间,营收就翻了一倍。
发展势头看起来似乎一片大好。
但是,你能买得到的技术,通常不会是最好的技术,哈侨航的模拟信号系统在当时其实已经是过时的产品了,迟早要被数字化的浪潮淘汰。
眼看着数字化的浪潮步步紧逼,而当时的海能达模拟系统的收入占到70%以上,危机浮出水面,一旦自主研发太慢跟不上市场节奏,就将陷入跟诺基亚手机一样的灭顶之灾。
但我们事后回顾历史,不由得感叹:有时候,命运真是垂青中国企业,总是在关键时刻赐予大好良机。
2008年金融海啸,让欧洲开启了多灾多难模式,紧接着,主权债务危机又发酵,受此影响,欧洲企业罗德斯瓦茨旗下从事专网通信业务的PMR公司连年亏损,被迫大甩卖。
嗅到机会的海能达,迅速将其拿下,收购价仅200万欧元。
才200万欧元啊!白菜价大甩卖。
PMR是德国专网通信的老牌劲旅了,数字专网研究颇有实力,同时握有欧盟培养的TETRA标准大量专利,在金融海啸前一年的销售收入就有4700万欧元。
不过,当时的PMR人心惶惶,业务急剧下滑,业界极不看好这桩收购,认为缺乏海外并购经验的海能达,其实是买了个看起来便宜的有毒资产,迟早将被拖下水。
但事实证明,这都是杞人忧天。
仅两三年光景,PMR就扭亏为盈,2015年满血复活,一出手就挖了长期服务于荷兰政府的摩托罗拉系统的墙角,光是中标荷兰司法部的一个全国专网单子,金额就达9000万欧元。
有了PMR的技术研发团队,海能达几乎就是拿到了专网数字时代的船票,从此业绩一路狂飙。
如今的海能达,成为全球极少数同时掌握了TETRA、 DMR、 PDT等多种主流专网数字通信标准核心技术的厂商。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