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岁的苹果为什么比百年奔驰更适合做中国车企的转型榜样?
2018-03-13 00:57:51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冬梅
为什么呢?因为苹果公司在历史上数次转型都证明了,消费者的需求是决定企业转型方向的关键因素,并不是企业所认为的商业逻辑。原因在于消费者的需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产品本身只是承载消费需求的介质。
42年前史蒂夫•乔布斯、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和罗•韦恩在车库建立起了苹果公司,彼时的苹果仅仅是一家DIY式的作坊企业。但是因为抓住了个人对于高效数据处理的强需求,苹果打造了一个个人电脑的产销王国。
apple ii
到了千禧年时代,苹果的主营业务早已经从个人电脑转向了音乐播放器iPod,真正让苹果建立其数字音乐霸主地位的是“iTunes”这个原本只是播放管理软件的小东西。按照传统音乐公司的想法,用户需要音乐,那么就买CD。可是苹果公司却发现,消费者的需求是音乐本身,那么就应该用最方便的形式让用户享受到。随着iPod+iTunes的兴起,传统唱片企业迅速垮掉,2012年iTunes音乐下载占全球数字音乐营收60%。
第一代ipod
早期itunes
故事显然还没有结束,当所有人以为苹果会不断巩固数字音乐霸主地位的时候,苹果再一次转型了——iPhone替代了iPod成为苹果的核心产品,iTunes中App下载替代了音乐下载成为新的服务。这一切都源于苹果公司发现消费者对于通讯的需求的确是刚性需求,可是对互联网数据的需求却是新的增长点。
所以说,我们自以为“苹果公司的成功是建立在优秀的硬件基础上”这一结论的正确,然而往往忽略其整体性:苹果公司在其优秀的硬件之中提供了真正的应用生态,你所有的需求都是通过iPhone触发、需求递交给iOSAPP,最终传递给互联网公司完成的。苹果今天成功源于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生态系统”,iPhone只是一个介质,iOS嫁接了外部互联网公司去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
这样看来,汽车这个产品就应该被看做一个具有平台级功能的介质,汽车公司的未来也应该是以汽车为服务的出发点,依托于汽车产品来实现和互联网公司的商业交流,而不仅仅是制造单一的移动工具。在这一理念下,汽车的形态是随着不同时代需求变化的无论是是传统动力,还是纯电动车,又或者是飞行汽车,它都是一个接触用户的介质,而内里的生态平台才是满足用户需求的本质。
二、给汽车“加上”互联网会是吉利的未来吗
那么,互联网真的能够让中国汽车企业实现超车吗?很多人不相信,甚至直接嘲笑互联网造车的“幼稚”。在很多人眼里,超越现有的传统汽车竞争格局是不现实,仅仅只有二三十年乘用车制造历史的中国汽车行业怎么可能超越欧美的百年积累呢,即便是电动车,其本质也是车嘛。
可是,互联网对于世界改造速度远远超过了想象,对商业模式的创新也是极其迅速。换句话说,幼稚的不是互联网造车的想法,而是搞错了顺序——应该是去造互联网的车。对于像吉利这样的中国车企而言,弯道超车的机会不仅仅是通过电动化这一种方式,更可以是结合当前中国兴起的创新型互联网大潮,让竞争脱离现有汽车单纯的移动属性,而转向互联网企业的属性。
上述猜测并非空想,而是在中国市场已经得到大量印证,互联网加入传统市场给中国企业创造了更多新的机会,除了移动支付和共享单车大家耳熟能详,更多的领域还待挖掘。
比如iTunes在中国市场从未得到兴起,因为以QQ音乐为代表的付费流媒体音乐在中国市场远远早于全球其它市场。现在,流媒体的兴起甚至也在改变着苹果公司这样的巨头,曾经兴旺的iTunes音乐下载已经不如流媒体音乐了。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