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岁的苹果为什么比百年奔驰更适合做中国车企的转型榜样?
2018-03-13 00:57:51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冬梅
2018-03-12 13:39 来源:驾仕派 奔驰 /吉利
原标题:42岁的苹果为什么比百年奔驰更适合做中国车企的转型榜样?
本文是驾仕派的原创文章,来自撰稿人JackieLXX。
2018年,吉利汽车抢头条的次数太多了,尤其是对于李书福收购戴姆勒股权的解读更是层出不穷。然而我们可以注意到的是,很多报道的解读往往只是简单的放在了吉利入股戴姆勒想从奔驰获得什么利益——无论是技术还是品牌声誉——还局限于一家中国民营车企的扩张来讨论,并没有思考到中国车企更长远的未来。
如果我们稍微联系一下吉利之前的动作:去年5月收购马来西亚宝腾汽车49%的股份,还获得了宝腾汽车子公司英国莲花汽车50%以上的股份;11月又收购了美国太力飞行汽车公司;12月底控股沃尔沃AB……再加上之前联手沃尔沃推出领克品牌、推出新能源汽车为主的曹操专车等等,吉利给外界的感觉是四处出击,给人的感觉是在下一盘大棋。
但到底是什么棋呢?现在似乎开始有了雏形,吉利方面已经向众多合作伙伴发出邀请,包括科大讯飞、高德地图、汽车超人、中兴、京东智能,以及各式各样的互联网内容供应商,准备建立“吉利汽车生态合作平台”。看起来,吉利之前的那些“四处出击”是为了生态平台做准备,更大胆一点猜测,吉利的战略方向将从传统的汽车制造企业转向具有创新性质的互联网公司。
一、吉利转型的榜样是谁?
“2016年对汽车工业来说将会是革命性的一年。我们将会重新思考自己的商业模式,同时兼顾现在和未来。”时任福特CEO的马克•菲尔茨在2016年1月CES上率先吹响了福特转型的号角。之后两年,向“移动出行服务”这块更广阔的天地奔去,成为宝马、大众、戴姆勒、丰田们的新口号。
这种转型的提出,完全是基于车企对汽车使用需求、自动驾驶技术、新能源车型的发展判断,也是符合大多数人的逻辑判断。因此,吉利理论上转型的首选方向应该是和这些传统车企一致的。
可是驾仕派认为,在汽车行业面临巨大变革的时期,如果只是按照“逻辑惯性”来顺序发展可能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典型的例子是曾经的数字移动设备巨头诺基亚和摩托罗拉,他们对于手机设备的判断是,既然每一个人对于手机的需求只是通讯需求,手机的演进离不开键盘和听筒,至于屏幕只是辅助工具。然而,在iPhone推出十年以后,大屏智能手机已经成为绝对主流,大屏幕也从根本上改变了手机设备的功能。如果我们用手机市场的发展来类比汽车市场,那么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汽车制造企业还只是停留在思考四个轮子的功能,那么这家企业很大可能被淘汰。
摩托罗拉V3
诺基亚N93
我们的观点是,苹果公司或许应该是吉利汽车转型的榜样。吉利汽车应该从一个单一的汽车生产研发厂商转变为一个依托于汽车产品的互联网企业,汽车只是承载的是消费者服务的工具,而消费者的服务也不能仅仅局限于“地理位置移动”这个简单的属性,而要成为一个平台级汽车服务企业。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