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华为开放容器云:敏捷转型“利器”

2018-03-08 09:10:0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王振洲

当前,千行百业纷纷启动数字化转型,这一方面令电信运营商拥有了实现新一轮发展的蓝海市场,另一方面却也面临着行业用户对于敏捷高效的新挑战。尤其是伴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加速发展、互联网业务种类的不断扩大,传统IaaS平台架构已无法满足企业敏捷开发和快速上线的需求。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华为贴近客户需求打造的开放容器云解决方案,凭借先进的研发能力以及紧跟开源社区的良好生态,成为运营商拓展行业市场、实现ICT敏捷转型的“利器”。

传统数据中心

遭遇效率提升“瓶颈”

在面对数字化转型的敏捷高效等新需求时,传统的企业数据中心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这主要是因为其工作负载还是普遍部署在物理机和虚拟机上,采用大块(非分布式)的架构设计模式以及传统的安装包模式。

传统的非分布式架构和安装包模式,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第一,缺少标准的应用打包格式:软件管理无标准,应用依赖的安装包、运行库、配置文件等需要独立管理,导致软件管理复杂。

第二,开发、运维边界不清晰:运维人员手工在生产环境中部署软件包,由于配置复杂、环境存在差异等原因,极易出错并且部署效率低,出问题后也需要开发人员介入定位。

第三,应用发布速度慢,水平扩展困难:应用采用传统的大块模式开发维护,团队之间彼此耦合度强,交互调用边界缺少明确的标准实践方案,迭代开发效率不高;与此同时,随着业务的发展、系统访问量的增大,传统应用很难按需进行水平扩展。

第四,应用可靠性代价高:由于传统应用直接部署在物理机或者虚拟机上,缺少平台层面的可靠性机制,因此每个应用都需要考虑出现环境故障后可靠性的确保,因此代价很高。

第五,数据中心资源利用率较低:物理机或者虚拟机的资源粒度偏大,一般部署应用后都会出现应用独享资源的局面,导致负载低的时候资源利用率不高。

华为容器

有力支撑互联网化转型

华为容器云基于对客户业务的经验积累,不仅提供了从前端业务到后端资源的端到端解决方案,而且基于对开源社区的深刻理解,有力支撑客户的互联网化转型。基于FusionStage产品架构的华为容器云平台,以封装开发系统的复杂性、支持应用系统云化和微服务化的分布式架构为核心,提供端到端的容器引擎、容器网络、容器存储、容器编排等全栈解决方案。

华为容器云产品FusionStage的架构分为管理面和数据面两层。管理面提供对应用和服务的生命周期管理。数据面则是平台给应用和服务在运行时提供的执行框架和服务,确保应用和服务的正常运转,保证其SLA。其中,管理面主要由开发者服务、应用编排服务、云服务管理、应用调度服务、资源和集群管理以及基础服务等部分组成;数据面则主要包括路由和负载均衡以及容错自愈监控。

基于分布式架构这一核心,华为容器云解决方案具备极速弹性、极致性能以及开源开放等一系列优势。其中,在弹性上,华为容器云基于容器和编排调度技术,与负载均衡、应用KPI监控等组合成联动的弹性伸缩解决方案,实现业务的秒级发放,轻松应对互联网高峰流量的冲击;在性能上,利用华为在电信网络、企业IT领域的深厚积累和经验,华为容器云提供端到端的容器OS、容器引擎、容器存储、容器网络、容器编排等全栈解决方案,系统级优化能够实现业务性能高达3倍的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华为容器云基于“源于开源、高于开源、回馈开源”的策略,以开源架构构建开放的合作伙伴生态系统,致力于持续聚焦客户创新应用向云端完成安全、高效的迁移,快速支撑客户实现互联网化转型,成为客户应用云化的优选的战略合作伙伴。华为积极助力开源生态的建设。作为CNCF(云原生应用计算基金会,是Linux基金会旗下机构,旨在联合合作伙伴和开源社区推动Kubernetes及Docker等发展)的白金会员,华为截至目前已经贡献了联邦集群、容器亲和与反亲和等多项关键技术,在中国企业中排名第一。

助力咪咕互娱敏捷转型

华为容器云引领商用潮

敏捷高效、开放生态,是华为构筑开放的容器云的价值主张。目前,华为容器云解决方案已协助中国移动咪咕互娱容器云商用上线,而这是国内运营商领域首个商用的容器云项目。除此之外,华为还为运营商行业客户提供了高质量的业务敏捷转型的容器云解决方案,先后交付了广东农信、招商银行、中国石化、德国电信、香港电信等容器云项目,成为容器云商用的“领头羊”。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