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三星Galaxy S9和S9+拥有“超级摄像头”?
2018-03-08 03:26:2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王丽
你可以想象,作为一名摄影器材编辑出身的我会有多期待三星Galaxy S9和S9+在国内的发布。同样的期待曾经出现在去年9月国行版三星Note8发布前夕,也曾出现在去年五月三星Galaxy S8系列国行上市之初。是的,在我看来,三星Galaxy系列手机本身就代表了手机摄影(或者叫‘移动摄影’)的发展趋势,而今年这款Galaxy S9和S9+更是将摄像头部分列为新旗舰配置上的重中之重,以至于在三星官网上把它称之为“超级摄像头”。

三星Galaxy S9和S9+的摄像头何以能称之为“超级”?我想,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源自那个可以F1.5/F2.4智能可变光圈。
熟悉摄影器材的朋友都了解“光圈”这一概念,它是专门用来控制光线通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元件的光亮的装置。如果把镜头本身比作水龙头,而经过镜头进入相机内部的光线比作流水,那么光圈实际就是一个控制水龙头流量大小的开关。通过光圈本身的收缩与扩张,我们可以方便的控制通过镜头的水流(光线)的多少,以实现我们想要的曝光结果。事实上,我们人类的瞳孔也是通过同样的方式来自动调节进入眼中的光线强度。
然而,以往这个在相机镜头中已经得到普遍应用的可变光圈结构在手机摄像头中却因为受体积和工艺的限制始终无法实现。这直接导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手机摄像头的光圈只能受限于镜头开口的大小,成为一个不变的的固定值。

固定的镜头光圈会带来两方面的麻烦:首先,为了满足用户在夜晚等光线暗淡场合拍摄的需要,手机摄像头的光圈变得越来越大(从当年的F2.X普遍提升到如今的F1.6-F1.7左右)。但光圈越大,相机画面的解析力就越容易下降。特别是在画面的边缘部分,有不少手机的成像都出现了问题;其次,随着手机摄影的逐渐流行,越来越多的专业摄影师开始尝试直接使用手机进行摄影创作。但超大光圈会导致快门速度的响应提升,使得很多摄影师所期望的“慢门摄影”或“长时间曝光”很难实现。虽然也有厂商尝试着用数字方法模拟实现“电子慢门”或者有第三方厂商开发了手机镜头用的ND滤镜(减光镜,相当于给手机摄像头带上了一幅太阳眼镜),但无论是画质还是便捷性都无法令人满意。

然而现在,三星依靠强大的开发能力和卓绝的制造工艺为Galaxy S9和S9+带来了全新设计的智能可变光圈,真正使得手机摄像头也拥有了和相机镜头相同的可变光圈控制能力!这款智能可变光圈镜头可以像人眼一样,适应多种高光照环境:当周边环境光线昏暗,三星Galaxy S9和S9+会自动将光圈放大到F1.5(目前业内最大光圈)模式以让尽可能多的光线进入,拍摄出明亮清晰的照片;如果是在白天或者光线明亮的环境里,镜头光圈则会收缩到F2.4。这样一来,避免了大光圈可能产生的边缘画质下降问题,使得三星Galaxy S9和S9+在强光下拍摄的照片更加清晰锐利!毫无疑问,三星的智能可变光圈再次开启了手机摄影的新时代,它的出现保证手机摄像头能和相机镜头一样主动积极的应对各种光线环境,始终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

当然,作为摄影器材编辑,我也并不仅仅只关注三星Galaxy S9和S9+在光学领域的创新突破。正如我在之前几篇博客中所言,手机厂商在影像领域想要找到突破口打破传统影像厂商的垄断,除了要积极提升光学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发挥其自身在电子数码领域的计算优势!特别是像三星Galaxy S9和S9+系列这样既拥有高速的CPU/GPU处理器, 同时又拥有整个三星集团强大软件研发实力的旗舰产品,更应该把这种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由于手机摄像头为了控制形体的小巧紧凑而无法使用相机那样大型的感光元件,那么如果想要达到可以媲美传统相机的暗光拍摄效果(特别是高感光度下的画面纯净度),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将快速连续拍摄的多张照片数据合并在一起,依托处理器的强力运算提取这些照片中的有效部分(画面元素),剔除无效信息(杂讯、噪点),最终“生成”一张清晰明亮且纯净艳丽的照片来!这就是所谓的“多帧降噪”技术。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