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数字化是实现平价上网的必由之路
2018-02-27 06:36:4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秋军
从2015年首个示范基地落户大同至今,光伏“领跑者”计划逐步践行着“加速技术成果向市场应用转化和推广,加快促进光伏发电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推进光伏发电成本下降、电价降低、补贴减少,最终实现平价上网”的初衷。
制造企业技术水平提升、项目竞争催生电价下降,光伏“领跑者”初显成效。面向未来,数字化、智能化的产品和技术或将领跑光伏行业新一轮发展。
数字化让系统更简单 运维效率更高
“很多‘领跑者’项目在自然条件上就面临很大的挑战,比如地势起伏大,地块分散,许多采煤沉陷区的地面沉降仍在继续。”中国电建集团贵州工程公司副总经理简朝辉指出,这些问题对设计方案和供应商的选型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在逆变器的选型上,就要求兼具生命周期长、转换效率高、维护方便快捷的特性。同样,在监控系统方面,也必须满足主动告警、智能分析,远程监控、集中管理,开放接口、不断扩容的要求。”
据华能山东发电有限公司众泰电厂电气总工程师裴永峰介绍,新泰100MW农光互补项目在应用华为FusionSolar智能光伏解决方案后,与传统的人工故障排查相比,仅通过智能IV曲线功能,每年便可以提升发电量约243.3万千瓦时。
记者在现场看到,巡检过程的简便优化仅仅是智能电站的一个缩影。组件的位置布局、支架的跟踪控制、场站内的通讯等一系列环节都呈现出数字化、智能化的运转。现场技术人员告诉记者:“仅智能IV巡检一项,以一个100MW电站25年的周期计算,就可提升收益近1000万元。经过我们对发电量、运维、故障率等多个维度的综合测算,智能光伏比传统方案上网电价要低0.08元/千瓦时。”
智能逆变器+智能跟踪支架+双面组件
数字化融合提升发电量
“在技术进步、装机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光伏发电已经由由零部件领跑向系统升级全面领跑转变。”正如协鑫集团设计研究总院总工程师万宏所言,面向未来的数字化、智能化光伏电站必须是整个系统的全面升级。
对此,许映童也深有感触。
“比如一个最简单的电路系统,灯光数字化了,但是开关没有数字化,这本质上和传统的方式没有太大分别。所以,数字化需要全面的融合起来。”具体到光伏电站,许映童介绍,此前的光伏系统组件、逆变器、支架等都是各自独立难以相互感知和融合的。
“这样,支架很难基于地理位置、依照天文算法调整角度。特别是双面组件出现后,草地、沙地、水面的反射条件都是不一样的,不同高度组件接收发射光也是不一致的,只有一套固定的算法完全不行,传统的逆变器也无法和跟踪支架协同。所以,要依靠数字化的融合将逆变器、双面组件和跟踪支架结合在一起,从而提升发电量。”
据许映童透露,在下一步的“领跑者”项目中,这样的“三合一”将成为数字化组合拳的重要表现。
“第一步把跟踪支架的供电和通讯由组串式逆变器来替代,系统的可靠性可以提升,整体投资可以更加优化,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发电量最大化。”
在华能新泰光伏基地100MW农光互补项目,跟踪支架和逆变器智能融合的效应已经显现。据裴永峰介绍,通过这样的组合,有效降低了通讯和供电线路施工,减少了通讯故障率。
单个子阵容量为1750千瓦,华为智能组串式逆变器可节约旋转支架电源线,通讯线采购及施工费用0.02元/瓦。
而在双面组件与组串式逆变器的融合上,据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总监王梦松介绍,目前结合不同的纬度、地表环境、光照条件等因素,在新疆、黑龙江、广东、陕西等地都已经设立了双面组件与组串式逆变器的联合实证项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