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联想华为:一个巨亏一个称王?为何海外却是不同印象

2018-02-25 05:33:07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王丽

  2017年5月,300多人在华为约翰内斯堡的办事机构门口示威,导致30人被警方逮捕。原因是华为选择用发短信的方式解雇当地员工,而且一下子就开掉了上百人。

  华为在聘用外籍员工时屡屡遇到各种麻烦,与其根深蒂固的企业文化密切相关。如前所述,华为公司的许多“奋斗者们”毕生服务于华为,对公司的认同感十分强烈。但这种认同感本质上是排他的。外来人员想要融进“奋斗者圈子”并不容易。

  “外籍员工在华为所遇到的所谓不公平待遇其实并非外籍员工独有。即使是中国员工也会遇到类似难题。”一名曾经为华为服务半生的中国籍华为前员工说道。

  华为海外业务依赖大量本国员工的另一原因其固有的管理模式。

  为了让海外的中国高管专注于工作,避免出现“结党营私”的情形,华为在海外推行“轮岗制”。一位经理在当地工作三到四年左右就会被调任他处。而新来的领导为了方便管理自然也要带来他所信任的老部下,这样一来,当地的中国员工越来越多。“在这个管理模式体系下,本地人根本就没有晋升机会。”一位华为前经理如是说。

  联想和华为在管理文化上的区别也和两家公司的领导的个人经历有关。我们不妨看一下这两家公司的董事会和高管团队:

  

联想华为:一个巨亏一个称王?为何海外却是不同印象

  根据公司官方网站所言,华为的17位高管都在1997年以前入职,而且无一外企工作经历,无一海外求学经历。

  相比之下,联想的高管团队则更为国际化:

联想华为:一个巨亏一个称王?为何海外却是不同印象

  除了在人才招募方面强调全球化与多元化,联想的另一大特点是:中方领导人在面对文化碰撞问题时,态度更为开放。

  “杨元庆和乔健都是全球化的企业领袖。他们愿意在碰撞中学习他国文化,他们愿意摆脱‘舒适区域’,尝试新的挑战。他们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却有着全球化的开放视野。”康友兰对联想的管理层赞不绝口。

  反之,当我和华为的一名前高管聊到全球化视野下企业的文化融合问题时,他的回答却是:

  “我觉得他们根本就不在乎这件事。”

  为何在国内人们对两者的态度截然相反?

  尽管两家企业在国外的声名迥然不同,但在国内,华为才是更受欢迎的那一个。多数企业更倾向于将华为,而非联想,视为可供学习的典范。这与两家企业最近的表现密切相关。

  在2005年收购IBM的PC业务后,联想一直保持着稳步发展的平稳势头,还一度雄踞全球PC出货量榜首。不过近几年来,联想的表现有些挣扎。2015年,联想开始亏损;尽管一年后联想就止跌盈利,但是其在PC市场的份额却逐年缩水。更加糟糕的是,服务器和智能手机业务也一直难以获得盈利。总的来看,现在的联想正处于困难期。

  相比之下,华为最近的发展态势要稍好一些。尽管华为2016年的营收提升了32%,但其净利润却只是和前年持平。同时,其7.1%的毛利润增长率也是近十年来最低值。不过这也与他们在研发上的巨额投入有关。

  但是在广大中国人的心目中,华为近些年的存在感与日俱增。在中国,华为高端手机的销量仅次于苹果和三星;而在中低端手机方面,华为的“荣耀系列”在与小米和VIVO的争夺中也完全不落下风。在中国,使用华为手机的人随处可见,但使用联想手机或者是摩托罗拉系列手机的人却并不多见。现在,在中国市场和海外市场的同时助力下,华为已经超越苹果成为全球第二大手机品牌。(译者注:目前华为在全球市场份额位居第三。)

  最后,华为让中国人收获了民族自豪感。

  “我对中国企业能生产出世界级水平的智能手机而感到骄傲。”一位中国高管告诉我。

  “华为能有今天,完全是白手起家,一步一个脚印努力的结果;而联想(之所以成功)不过是因为他们收购了IBM。”我的一位中国同事对我说。

  最后的思考

  我需要澄清的是,我做这番比较并非是在鼓吹其中某家企业去学习另一家企业。因为在我看来,联想和华为都有着强大的品牌实力。

  华为在很多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比如他们始终不渝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比如他们一直在朝着自己设定的长远目标稳步前行。而现在,他们已经造出了让世界惊叹的产品,他们也确实是在用自己的努力打消着外国人对于中国科技的偏见。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