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个华为老兵的16年

2018-02-24 01:48:1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秋军

巴西这片热土,沙滩、美女、足球、啤酒,充满了激情和活力,然而这些对于我来讲,几乎无关。初到巴西,我感觉到更多的是环境的巨大改变。团队当时只有我一个中方,葡语一句都不会英语还磕磕绊绊的我,只能用多年的维护经验来获取大家对我的信任。半年的磨合,随着一个个棘手 CASE 的共同解决,我渐渐取得本地主管的信任,工作逐步走向正轨。

2011 年, VIVO 无线项目开战,华为“ 501 师”正式成立 。说起来,“ 501 师”还有一段来历,客户要求 4 个月交付 8000 站,平均每周 500 个站点,我们比客户期望高一点,要求每周完成 501 个站点。我有幸参加了这场“永生难忘”的战役,身份是项目 HRBP ,不过那时还没有这个岗位名称。当时交付副代表张威想让我兼职到项目组负责氛围建设,没有做过工程交付的我,也非常乐意参与其中。那时项目组工期压力非常大,总体组几乎每天工作到凌晨 1 点,甚至三、四点,没有休息日。连续几个月下来,交付副代表既担心大家身体扛不住,又担心时间久了,大家冲锋劲头不足,于是我们设计了项目及时激励方案,当天率先完成站点交付的团队当天就发放奖金或奖品,自行设计流动红旗,每周评选流动红旗小组进行激励,考虑到项目组成员每天都工作到很晚,我们还准备了免费的晚餐 / 宵夜,有了这样的激励,团队氛围热烈起来,各区域项目组争抢第一。 501 项目最终圆满交付完成,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在 501 师的带动下,巴西在其他 4 个项目中也迅速组建了 502-505 师,五大战役风风火火开展起来。

一个华为老兵的16年

( 2011 年, 501 师合影)

那年,也同样是我最痛苦的一年, 10 月初,项目交付关键时期,父亲癌症晚期,身体恶化,父亲一直让我以工作为重,但可能是父子间的默契让我预感情况不妙,我立即请假回国。路途遥远,近 30 个小时,我终于见到了父亲。父亲见到我的第一眼,只说了一句“你回来了,给我换衣服,我可以走了”, 6 个小时后,父亲走了。后来母亲告诉我,父亲知道我在路上,一直等着,强忍着最后一口气。父亲的离世让我悲痛不已,更让我倍加珍惜家人在一起的点滴, 2015 年 10 月,我将母亲接到了里约,虽然工作依然繁忙,但是一家人生活在一起,我也能尽尽孝心。

04

“杨大刀”挺近质量运营

2012 年中,组织进行调整,巴西代表处成立,综合考虑我的能力和经验,代表处安排我做交付质量运营部长。

巴西交付的质量运营,主要集中在经营改善。我制作了一张精细化经营管理的地图,其中人力成本是优化重点,那时巴西交付人力规模(含自有,地区部支持,租赁等) 1800 多人,需要找到一套可行的优化方案。但进展并不理想,业务线无法明确哪个组织人员冗余,说到底还是缺乏有效的方法论和机制。

2013 年 7 月,运动不慎导致肌肉撕裂,病假给了我难得的机会,可以从头到尾思考方案。结合多年的经验和对人力工作的理解,我规划了全套资源计划运作方案, 9 张管理表格,包括固定岗位评审原则,基线岗位评审原则以及岗位登记与资源评审的后管理等。从资源需求到资源评审、资源供给与 HR 预算管理进行了集成,并设计了配套的组织分工与 KPI 。带着草图,返回巴西后,我立即成立了项目组,用了 9 天 9 夜克服层层阻力,推行上线。通过这套机制的例行运作,以及业务的持续变革与改进, 3 年时间,巴西交付减少了 1000 多人,按照平均费率,节省超过 8000 万美元 / 年。有同事开玩笑说我的名字有趣, JIANLI ,“剑利”,宝剑锋利,“砍人”快,还给我起了个外号“杨大刀”;“见利”,负责经营的 3 年,开始见到了利润;但是我更喜欢理解为“建立”,建立规则,公平公正,抓好执行。

一个华为老兵的16年

( 2015 年底,我们的交付经营团队)

05

再次跨领域转身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